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南谷,在永州鄉下.此篇寫詩人經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見景象,處處緊扣深秋景物所獨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織成為一幅秋曉南谷行吟圖.詩人清早起來,踏著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點明時令.杪(miǎo),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時也說明了是早晨,為“秋曉”二字點題.中間四句寫一路所見.詩人來到小溪,踏上小橋,到處是黃葉滿地;荒涼的山村,古樹參天.一個“覆”字,說明這裡樹木之多,以致落葉能覆蓋溪橋;而一個“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餘無所見.不僅如此,南谷中連耐寒的山花,也長得疏疏落落;從深山谷裡流出來的泉水,細微而時斷時續,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詩人觸目所見,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現出荒蕪的景象.四句詩,處處圍繞著一個“荒”字.詩人身臨淒涼荒寂之境,觸動內心落寞孤憤之情.這時又見一隻受驚的麋鹿,忽然從身旁賓士而去.他由此聯想起《莊子·天地》篇裡說過的話:“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詩人借用此話,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來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無機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見了我還要驚恐呢?詩人故作曠達之語,其實卻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窮荒而無可奈何的心情.此篇多寫靜景:霜露,幽谷,黃葉,溪橋,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寫荒寂之景是映襯詩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驚,不僅把前面的景物帶活了,而且,意味深長,含蓄蘊藉,是傳神妙筆.這雖然是一首五言古詩,但中間兩聯對偶工整,如“黃葉”對“荒村”,“溪橋”對“古木”,“寒花”對“幽泉”.這種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詩的影響.古詩中對偶用得好,可以有助於形象的深化,也有助於激化讀者的聯想和想象.唐人寫古詩,往往採用律詩句式,也可能與此有關.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南谷,在永州鄉下.此篇寫詩人經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見景象,處處緊扣深秋景物所獨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織成為一幅秋曉南谷行吟圖.詩人清早起來,踏著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點明時令.杪(miǎo),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時也說明了是早晨,為“秋曉”二字點題.中間四句寫一路所見.詩人來到小溪,踏上小橋,到處是黃葉滿地;荒涼的山村,古樹參天.一個“覆”字,說明這裡樹木之多,以致落葉能覆蓋溪橋;而一個“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餘無所見.不僅如此,南谷中連耐寒的山花,也長得疏疏落落;從深山谷裡流出來的泉水,細微而時斷時續,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詩人觸目所見,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現出荒蕪的景象.四句詩,處處圍繞著一個“荒”字.詩人身臨淒涼荒寂之境,觸動內心落寞孤憤之情.這時又見一隻受驚的麋鹿,忽然從身旁賓士而去.他由此聯想起《莊子·天地》篇裡說過的話:“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詩人借用此話,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來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無機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見了我還要驚恐呢?詩人故作曠達之語,其實卻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窮荒而無可奈何的心情.此篇多寫靜景:霜露,幽谷,黃葉,溪橋,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寫荒寂之景是映襯詩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驚,不僅把前面的景物帶活了,而且,意味深長,含蓄蘊藉,是傳神妙筆.這雖然是一首五言古詩,但中間兩聯對偶工整,如“黃葉”對“荒村”,“溪橋”對“古木”,“寒花”對“幽泉”.這種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詩的影響.古詩中對偶用得好,可以有助於形象的深化,也有助於激化讀者的聯想和想象.唐人寫古詩,往往採用律詩句式,也可能與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