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N406

    1.平衡受力面積:重量要合理,一般大的受力面積有助於平衡2.氣流一般在地形平坦的地形氣流比較平穩,高的障礙物容易出現亂流一般風力2~4級比較好3控制一般都是在才起飛線還沒放長時太長了線受風力就難以控制了4動力起飛時跑的快點5如果還不行建議派個夥伴拿著風箏在高出釋放~~~~~絕對放的高,比如100層樓

  • 2 # 藍風24

    1、初放起時,要根據風箏飛昇情況,放一段線,停一停,並把風箏線輕輕一拉一鬆地幫助風箏增加向上的衝力,直達百米以上的高度,或將線車的線,分段次放出180米左右(一般風箏線長200米為一段)。這種放飛法就叫“原地放飛法”。

    2、一般小型風箏不宜放的太高,30~50米即可。太高了看不清風箏,失去欣賞意義。

    3、放飛時如風力太小,不能將風箏放起來或地面風小而四、五十米以上空中風力較大時,就需要跑動放飛。放飛者在風箏出手以後,拉著風箏快速地迎風奔跑一段距離,使風箏在地面風階段能獲得足夠的升力而飛入天空,這種放飛法叫“跑動放飛法”或“拖拽放飛法”。

    擴充套件資料: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傳“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枕頭睡高點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