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習天地林老師

    大概說一下歐美國家的教育體制。

    說一點吧,就是培養方向。歐美國家大多數實行雙軌制教育,一類教導學術性、高階的人才,另一類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簡單來說,就是實用型人才和領導型人才。再簡單一點,就是培養領導和工人。大家覺得跟國內的大學和技校一樣?錯。

    最大的區別在於,歐美的義務教育一直到大學都有,但是出身於此類的大學的人,極少出現國家領導人或是五百強公司的高管。大領導層的人群,也是一個圈子,他們都出身於類似於常青藤名校一類的大學,此類大學一般都是私立的,要有名額才能上,或者說大額捐款。當然,如果你聰明絕頂,也是有機會的。

    此類大學的行為引起過平頭百姓的不滿,所以為了在名聲上好聽一點,他們推出了一個叫“素質教育”的新東西,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簡單來說,就是來我這上學,除了成績好,你還要會彈鋼琴,打Golf,玩棒球,拉小提琴,會演講等等。當然不用全會,但是隨便拿出一樣,都不是平民百姓消費得起的。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在國外,你的出身就決定了你的未來。

    在中國,窮苦人家想翻身,還有高考,在國外?很抱歉,他們要“素質教育”。

    當然,好的地方也很突出。由於私立大學的獨立性和功利性,加上他們有無數世界知名校友給的數不清的捐款,(國內很多有錢人也捐款了,就是為了讓後代可以去上學,比如某地產老闆)。這些大學可以大力發展科研技術。相對於國內大學的學術環境,好的真不是一點半點,我想著也是國內很多人才到了國外,不回來的原因。

    國內大學的科研環境,不多說了,大家去看新聞吧,很痛心。

    總體來講,個人覺得中低端的普及教育,我覺得中國好,至少“高考”給了咱們這種平民百姓騰飛的機會。但是頂尖的科研方面,還是有很多需要想國外學習的地方,比如更好的科研學術環境,提升科研人員的社會地位等等。

    為什麼國內培養的人才,到了國外,很多都不想回來,除了個別人的自身問題,咱們自身也需要反省,學習和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我孤獨的時候,就會想念媽媽,看你那慈祥的臉我眼裡是淚花,這歌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