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思來處
-
2 # 野釣外鄉人
一、土地選擇: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鬆軟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塊,要求上下土質一致,如下層有較薄的粘重土層,挖溝時挖去,也可種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為宜。山藥不能連作,一般應隔3年輪作1次。
二、開溝整地:長根品種按行距1m,在田間挖南北向深溝,溝寬28-30cm,深140cm。挖時將上下層土分別堆放在溝的兩側,溝底20cm的沙土就地挖翻耬碎。經晾晒幾天後,先將底層土耬平踩實,再分別填入下層土、上層土,每填20cm耬平踩實1次,要拾淨所有瓦礫雜物。為便於開溝,一般都是先隔行開挖,待填平半條溝後,再開挖剩下的半條溝。
三、種塊處理:在各植前20-25d選符合所栽品種特徵的無病塊極上端較硬的根頭作種,將其一端斷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後放太陽下晒幾天,以殺菌和促進發芽。用根頭繁殖不能擴大種植面積,若要增加繁殖係數,必須將塊根切斷繁殖。即選長1m左另,橫徑2.4-4.5cm的較細塊根,切分成15-20cm長的若干小段,並用毛筆記上、下端,然後將每個斷面蘸石灰,橫放太陽下晒種,一直晒到段頭有細裂縫為止。晒種期要輕拿輕放,以防擦傷。同時要做好防風、防雨和防霜凍工作。
四、種植:在當地氣溫回升到12℃以上,地溫穩定達到10℃以上時種植,華北地區多在4月下旬,長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華南地區則在3-4月。種植前要在大田周圍挖深圍溝,深達1m左右,寬0.6-0.8m,並與外溝相通。田長超過20m的還要加開腰溝,以保證多雨季節迅速排水。然後在種植行中央拉繩,按行距5-6cm,在溝中用10-12cm粗的鋼筋棍按株距20cm逐一打洞,深入鬆土層底部。將種薯的上端順溝走向橫放在洞口上,以引導新生的塊根垂直下伸,生長粗細均勻,達到出口和收購的標準。排放好一溝後,隨即覆土起壟,壟高10cm。
五、施足基肥:下種後到出苗前,將種植溝兩側行間土壤深翻20-30cm,施入基肥。有機肥和無機肥要配合施用,施腐熟廄肥或糞肥2000-4000kg/667m2,外加尿素20-25kg,過磷酸鈣l5kg,硫酸鉀25-35kg,並與翻土充分混合。
六、田間管理 :1、支架引蔓。山藥一出苗就要及時搭支架引蔓向上生長,一般用細竹竿或樹枝插搭人字架,架高以2-2.5m為宜。如因材料所限,至少也要高達1.5m。支架要支插牢固,防止被颱風吹倒。2、中耕填土。生長前期應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進行1次,直到莖蔓已上半架為止,以後拔除雜草。要將架外的行間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內行間,使架內形成高畦,架外行間形成深2Ocm、寬3Ocm的畦溝,以便雨季排水。3、追肥。在莖蔓已上半架時追施l次,根據植株長勢施尿素10-15kg/667m2。旺苗偏少,弱苗偏多,以求全田平衡發展。以後在莖蔓滿架時,如有黃瘦脫力現象,可再追施1次。4、灌溉排水。山藥為耐旱作物,但為求豐產,也要適當澆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後,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發白,應輕澆1-2次,至土壤表層潤溼即可。以後到夏秋之交,如遇乾旱炎熱天氣持續1周以上,也要清晨澆涼水抗旱。山藥更怕澇,多雨季節要及時清溝排水,達到田無積水。
-
3 # 菜鳥的鄉村生活
山藥為常用中藥材,為著名“四大懷藥”之一,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能,其肉質細嫩,含有黏蛋白、澱粉酶、皁苷、遊離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等物質,且含量較為豐富,常食之可健身強體、延緩衰老,是人們所喜愛的保健佳品。
一、功能功效
1.健脾養胃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
2.益肺止咳
山藥含有皁甙、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症。
3.降低血糖
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
4.防肥胖
山藥是一種高營養低熱量的美食,每100克可食山藥中的熱量僅為56千卡,山藥還能減少皮下脂肪的堆積,適量吃山藥可以預防肥胖。
5.補腎虛
山藥中豐富的營養成分,有強健人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對腎虧遺精、白帶多,小便頻繁等症狀的治療都有輔助療效。
6.預防心血管疾病
山藥中的薯蕷皁可以加速膽固醇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膽固醇偏高的人常吃山藥可以保健心血管。山藥還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
7.增強骨骼
山藥中的黏液多糖物質與無機鹽結合後可形成骨質,讓軟骨具有彈性,同時能增強骨骼強度與密度,故骨質疏鬆者可以多吃山藥,預防和改善骨質疏鬆。
1、山藥含有多種營養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等症,皆可服之。
2、山藥含有皁甙、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症。
3、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
4、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山藥有如此高的功效和營養價值,如何才能種植出高產優質的山藥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一、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山藥為深根作物,宜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鬆,土質肥沃,透氣性強,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低窪積水、土壤黏重的地不宜種植。忌連作,一般間隔3~5年種1次。選好地後進行深翻,細耙,整平,結合深耕施足底肥。然後起壠或作高畦、平畦,一般壠寬40~50釐米,畦寬100~120釐米,畦長視地形而定。
2、選種:一般在收穫山藥時,選擇粗壯而無病害的根莖,於蘆頭7~15釐米處折斷,切成長10~15釐米段,切口粘上草木灰,以使傷口癒合,置通風處晾4~5天后,儲藏於沙中,備作種用。珠芽(零餘子)繁殖:於植株枯萎摘收零餘子,選擇個大飽滿,無病蟲害,色澤好的作種。用溼沙或兩合土埋於室內,也可裝入籮筐內,置於室外越冬。3、栽植:一般於春分至清明前後栽種。珠芽(零餘子)作種栽的多采用高畦或壠作栽種,畦按行距20~25釐米開溝,溝深6~10釐米,壠作栽種的於壠上開淺溝,兩法均按株距10釐米下2~3個珠芽,然後覆土,種後澆水或蓋上一層草,使土壤保墒。當年秋季挖出作種栽。蘆頭作種栽的多采用壠作或平畦栽種,壠作的於壠上開溝種植,畦作的按行距30~45釐米,溝深15釐米,寬15釐米,可種雙行或單行,蘆頭順序平放溝內,若雙行可擺成人字形,使蘆頭在溝之中線的兩旁,相距3釐米。栽後施糞土或覆土,稍加鎮壓,然後澆水或蓋上一層草即可。有的產地為加工光山藥,多采用穴栽,即於種植前用木棍或鐵釺打洞,洞口直徑2~5釐米,深40~100釐米,洞內填細沙或穀殼,待下沉後栽種,並將種栽的根芽對準沙土,然後覆土。
二、栽培管理1、澆水:北方產區種植山藥生長期要注意適時、適量澆水,以促進山藥根部生長髮育,使根莖粗、圓、長,兩頭勻稱,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乾旱會使根部發生畸形或分杈。第1次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會長粗脖子。當地表未乾時進行第2次澆水,以防地表乾裂,造成植株死亡。以後澆水要逐次增多,以不超過根部生長的深度為宜,否則根部易長成細長狀。澆水時間以早晚為好,如遇連續高溫天氣,地溫增高,可用井水小澆,以調節地溫。雨季要注意田間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爛。
2、中耕除草:山藥出苗後,在南方正值高溫多雨季節,土壤易板結,特別在旱地種植又無稻草遮蓋的情況下,每次澆水或雨後雜草滋生很快,要及時中耕除草,一般進行2~4次。生長初期鬆土由淺漸深,生長後期則應淺鬆,以免損傷地下部分。
3、搭架:山藥是纏繞草本植物,生長期要搭架,以利通風、透光,促使根莖生長和防止蔓延伏地叢生,葉枯黃或感染病蟲害。一般苗高20釐米左右,可用竹條或樹枝插於壠面上,使之攀緣;支架要牢固,高20釐米左右。
4、間苗:山藥栽子或蘆頭,一般可萌生幾個芽,形成一株數蔓;為了提高產量和品質,應進行間苗,要求每株留1~2個健壯的芽,其餘莖葉全部摘除。
5、追肥:山藥為喜肥植物,除施足底肥外,在生長期還要追肥2~3次,追肥時間,第1次在苗高30~45釐米時,第2次在6~8月初,第3次在8月下旬。追肥可採用溝施,肥種以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施肥量可視地力、肥源等情況而定。
6、病蟲害防治:
(1)炭疽病:病原為真菌中半知菌類盤圓孢屬黑盤孢菌。主要危害莖、葉。發病初期在葉脈上產生褐色小斑,病斑逐漸擴大後呈黑褐色(中部褐色),並有不規則輪紋,上面有小黑點。莖基部常出現深褐色水漬狀病斑,造成枯莖落葉。天氣潮溼時病部可產生粉紅色黏狀物,即病原分生孢子堆。病原菌以菌絲在病株或殘體上越冬,翌年在適宜條件下,分生孢子借風或水傳播浸染,並能引起多次浸染。當夏季溫度在25 0C~30℃,相對溼度大於80%時,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搞好田間清潔,及時清除枯枝殘葉並將其燒燬,防止病原菌傳播。栽種前用1:1: 150倍波爾多液浸種栽5~10分鐘;發病期可用5%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7天1次,連續2~3次。
(2)褐斑病:病原為半知菌類中柱盤孢屬黑盤。主要危害葉,發病初期在下部葉片上,產生黃色或黃白色病斑,病邊緣變褐色,微突出,中部淡褐色,散生黑色小斑點,即分生孢子盤,有時發病嚴重時葉片枯死。菌絲或分生孢子盤附著於受害部位越冬,翌年隨風、水傳播浸染,並能引起多次反覆浸染,高溫、高溼易感染髮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枝殘葉燒燬;用1:1: 120倍波爾多液噴灑;用5%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7~10天噴灑1次,連續2~3次。
(3)白鏽病:天氣炎熱,土壤水分過大,通風不良的情況易發生。發病時葉片先出現黃色斑點,葉背生一層白色粉末,逐漸變成黑點,最後葉片枯萎而死。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枯枝殘葉,燒燬或深埋;用1: 500多菌靈或1: 1:120波爾多液噴灑,7~10天1次,連續3~4次。
(4)蟲害:主要有蠐螬、地老虎、黑肉蟲等蟲害。防治方法:前兩種害蟲可用90%敵百蟲原藥配製成1:100的藥液或用5%鋅硫磷50g,拌鮮草5千克,製成毒餌誘殺;黑肉蟲可用樂果乳劑或殺蟲脒毒殺。
三、收穫通常在山藥地上部分枯萎或半枯萎時採挖,用蘆頭栽種的當年收穫,用珠芽(零餘子)種植的第2年收穫。採挖時間一般北方在10月下旬左右,南方則在12月至翌年2月。採收前拆去支架,割去藤莖,於壠(畦)的一端,開始順行深挖,要注意防止損傷根莖。挖出後,除淨泥土,折下蘆頭儲藏作種,其餘部分加工成商品。
-
4 # 老村頭
近年來,在山藥的栽培過程中,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摸索出不少山藥栽培的新技術,病在實際種植中取得了較好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今天給大家介紹我們在實際種植中取得不錯效果栽培技術,我們叫粉壟栽培,希望對您的山藥種植能有所幫助。
一、整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有灌溉條件且能排澇的地塊。利用專用機械,在山藥種植帶上形成鬆土槽,行距1.2~1.5米,鬆土槽深80~100釐米,壟面寬30釐米左右,並於壟面開好種植溝。
整地前將腐熟有機肥施在山藥種植帶上,使其隨螺能鑽頭混人鬆土槽中,用量為1500~2000千克/畝。在種植溝兩側施45%複合肥(15:15:15) 30~40千克/畝。
二、種薯的選擇與處理1、種薯的選擇
選擇無蟲、無病、無損傷、萌芽性好、抗病性好的健康種薯。
2、種薯的處理
種薯的處理要點如下:
(1)、薯塊的處理
山藥直徑在5釐米以下的,將山藥切成4-5釐米長的薯塊,要求每塊重量在55~70克,切口蘸上草木灰、生石灰再加代森錳鋅 (2.5千克草木灰,2.5千克生石灰,200 克代森錳鋅,混勻),晒1~2小時後在室記憶體放2~3天,待切面癒合後播種;
也可以用多菌靈500~800倍液等浸種消毒,撈出晾乾後待播種。山藥直徑大於5釐米的,可將山藥切成約5釐米長的薯塊,再將薯塊從中破開一分為二,用上述方法消毒防感染,待播種(由於山藥各部分營養水平不一,發芽勢不同,因此在切塊時可以將頭部、中部、尾部分開,在種植時分開種植,便於後期管理)。
(2)、珠芽(零餘子)的處理
以珠芽(零餘子)做種的,選擇20克以上無病、無蟲、無損傷的珠芽(零餘子),可直接做種用。
三、播種以薯塊做種的,株距為30~35釐米;以珠芽(零餘子)做種的,株距為20~25釐米。以薯塊做種時,要注意將帶皮部分朝下,促進新芽生長。種薯擺放好以後,用壟兩側的土壤覆蓋於壟面,使壟面呈龜背形,防止雨季沖刷導致壟面塌陷。水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在壟面鋪設滴管帶,並覆蓋黑色地膜。
四、田間管理1、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要點如下:
(1)、萌芽期
播種後未覆蓋地膜的要注意防除雜草,避免雜草叢生,影響新生苗的生長。覆蓋地膜的,在播種10天后,要及時破膜,防止燒苗。
(2)、查苗補苗
出苗後定期到田間觀察,發現缺苗及時補種。苗高30釐米時,單株莖蔓過多的、保留壯蔓1~2條,去除病弱蔓。
(3)、搭架綁蔓,整枝塑形
北方山藥品種,相對苗弱葉小,零餘子多,一般採取搭架栽培,播種後至山藥苗高50釐米前,利用竹子或木條扦插搭架,待山藥苗長到一定高度時,及時進行人工輔助引蔓並綁蔓,使莖蔓攀緣在架杆上,避免莖蔓隔行纏繞。南方山藥品種,零餘子少、葉片寬大的品種,可實行無架栽培;零餘子多、葉片相對細小的品種,搭架和無架栽培均可。
(4)、苗期追肥
苗高35 釐米時,進行第1次追肥,輕施人糞尿或用尿素3千克/畝兌水淋施,促進幼苗生長。
2、生長前期管理
不同生態區的山藥品種的生長習性不同,田間管理方法也有差異。北方山藥品種,苗薯共長,生長前期應結合田間生長情況進行合理的肥水管理,促進莖葉生長和薯塊發育;南方山藥品種苗期只長苗不結薯,因此可使肥水後移,避免過早施肥,引起地上部旺長。但是無論北方山藥品種還是南方山藥品種,若該時期雨水較多,應注意排水,加強炭疽病、葉蜂等病蟲害的防治。
3、生長中期管理
北方山藥品種,生長中期是決定產量的重要時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控。南方山藥品種,生長中期是地上部旺長和地下部薯塊原基分化的時期,此時期不搭架栽培的以鋪滿整個地面為宜;搭架栽培的以爬滿整個架材,在架頂部稍有重疊為宜。
生長中期是山藥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過渡並開始原基分化結薯的時期,對養分的需求量大,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應視田間生長情況適當進行澆水、施肥,一般追施45%複合肥10~15千克/畝。同時,生長中期是山藥快速生長的時期,若雨水過多,極易導致地上部過旺生長,影響結薯。因此,無論是北方品種還是南方品種,都要注意雨季控旺。
4、膨大期管理
膨大期管理的要點如下:
(1)、肥水管理
膨大初期肥水需要量大,應重施膨大肥,追施45%複合肥20~25千克/畝,無地膜覆蓋的,撒施後及時輕蓋土並適時灌水;覆蓋地膜且膜下有滿灌的,可以將肥料溶於水中,肥水一體施用。薯塊膨大盛期,植株生長明顯缺肥的,追施45%複合肥8~10千克/畝。膨大期盛期,氣溫較低,看苗追肥,苗勢弱的可葉面噴施0.2%~0.5%磷酸二氫鉀。
(2)、零餘子的處理
山藥生長後期,一些品種在葉腋間著生零餘子,如不做種薯用,應及時摘除,以免消耗植株養分,影響產量。
五、病蟲害防治在山藥粉星栽培中,要注意防治黑斑病、炭疽病、天蠶蛾和葉蜂等病蟲害。防控原則要以預防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六、適時收穫與儲藏(1)、收穫
山藥地上部莖葉老化變黃,薯塊膨大充實,薯皮老熟,此時即可收穫。採收時,首先用鏟將1~2株長度位置的鬆土槽中的土壤剷出,取出山藥,隨後即可採用“多米諾骨牌效應”的方法將後面的山藥逐一收穫。採收時要注意儘量不要使山藥破損,用手輕輕將山藥拿起來,根據用途需要分別堆放或運輸。
為便於儲藏和長途運輸,收穫時,最好選擇晴天上午採收,並將薯塊就地晾晒2~3小時,表皮乾爽後,再進行分級包裝、儲運。
(2)、儲藏
山藥塊莖儲藏分室內儲藏和就地儲藏,室內儲藏:選擇通風透氣的地方,也可以沙埋儲藏。就地儲藏:一般在沒有霜凍或凍雨地區的山地或旱地,山藥成熟後可以就地儲藏,直到第二年3~4月,不影響產量和品質。
各地山藥的種植方式有差別,但山藥各生長期的管理基本大同小異,因此,在栽培技術的使用中,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栽培習慣靈活掌握和應用。 -
5 # 河北太行小米
那麼怎麼做才可以種出高產且優質的山藥呢?
山藥又叫做土薯,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的功效。山藥也是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人們又將其稱之為山珍,深受食客們的喜愛,銷量也十分的穩定。然而山藥的種植難度非常高,很多嘗試的種植戶都以失敗告終。山藥是是屬於薯類的一種,在市場上我們常常都能見到山羊的品種,如果是從肉質上分的話,有山水和綿山藥兩種,從外形上有扁山,圓山和長山藥。
隨著我們現在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種植它的農戶也越來越多。那我們怎麼去種植它呢,種植的方法又有哪些,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山藥很怕潮溼的生長環境,但是也不能太乾旱,山藥喜歡鬆散的土壤,太乾旱堅硬的土地會阻礙山藥的膨大。所以種植山藥應該選擇肥沃,鬆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地。這種土壤鬆散透氣,易於升溫,可以加快根莖發芽。目前種植的山藥有一些比較主流的品種,有一部分品種相比其它的品種來說適應能力比較高,山藥的口感和品質更好。
選擇時挑選莖底端鈍圓,莖部粗短,毛孔細數的作為種子。為,我們可以選擇牛尾山藥品種,該品種屬於中早熟,生育期160天。塊莖呈長牛尾巴形狀,表皮光滑,外觀均勻,長90釐米左右,大頭直徑4釐米左右,單株塊莖重1.5公斤左右,薯肉白色,煮熟食用質地軟,口感比較好。長勢中等,適應性比較廣,平均畝產量達1500公斤左右。選種要選擇無病蟲害、充分老熟的薯塊作種薯。種植前25到30天將種薯尾部切成十二釐米左右長,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浸種消毒,取出晾乾後就可以直接進行催芽,或者是將種薯塊莖切口蘸石灰或草木灰,並晒種1到3天,以打破種薯的休眠促進發芽。
晒種程度為種薯切口向內萎縮,並從斷面中間裂開。用筐把種薯裝好,並將種薯擺放整齊,切口到朝向要一致,不能相互接觸。擺好以後,要整齊地放在室內,溫度低的情況下可以覆蓋塑料薄膜。當塊莖新根露出1至2釐米時,就可進行播種。幼芽不能太長,白色芽點的長度不能超1釐米,否則會影響播種的品質。如果不能馬上播種,就要設法降低溫度,來減緩或抑制幼芽伸長。整地理畦,每畦包溝1.1米的距離刨溝,做成低於地表十五釐米的溝畦,刨出的土層充分的搗碎,以備栽種時覆土。
種植山藥的土壤最好在冬天前和早春的時候各深翻一次,把越冬的成蟲和幼蟲翻出土地的表面,不能再對作為造成傷害。種植的時候把土刨開分層,敲碎土塊和取走石頭,再往回填。做出深度為十釐米的溝畦,灌溉水以後就可以開始種植了。株距一般為25釐米,覆土5釐米即可。山藥是一種短日照的作物,在強光下才可以積累養分。
當山藥苗長到二十釐米左右的時候,應該及時搭一個人字形的架子,高度為兩米左右比較適宜。架子必須要牢固,可以選用竹竿或者木棒加固,防止傾斜倒塌。種植後的一兩天在土壤潮溼時或雨後用乙草胺乳油或者是金都爾乳油噴灑在墒面和溝面。在生長期間如果有雜草,可以用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對水噴霧防除,注意藥液不能濺射到山藥藤蔓上。也可選擇人工除草。在出苗後搭架前,適合在雨後或者是淋溼後,用1.2米寬的黑色地膜覆蓋畦面並壓緊。種植10至20天后,當苗高長到20釐米左右時,應該及時搭架掛山藥攀爬網。山藥上架子之後,就需要開始噴灑農藥了,為了防止病菌的感染,應該驅逐蟲害。山藥的肥料需求量很大,特別是塊莖膨大期需要充足的養分。肥料的比例最好遵循氮、磷、鉀的比例來確保山藥的塊莖伸長和膨大有充足的養分,獲得高產優質的山藥。山藥在生長的過程中,應該根據降雨量來進行澆水,在降雨量比較少的情況下,一般澆三四次,而且要少量,雨水比較多就應注意排水,防止發生塌溝,也不利於山藥的生長。山藥的病害主要是炭疽病。發病初期可以用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在夏秋季雨水來臨前噴施效果較好。以上就是種植山藥的過程,只要掌握好裡面的每一個過程,細心的做好每一步,相信一定收穫到高品質高產量的山藥。
希望可以幫到你。
-
6 # 仰望幸福1314521
山藥
1,土地選擇,山藥主根入土較深,最好先選擇在土壤疏鬆肥沃,透氣性好的沙土地為好。地勢高燥容易獲得高產,山藥不宜重茬種植,在低窪地種植的山藥,遇到夏季雨水過多,容易倒灌浸泡山藥,山藥的主根受影響山藥的,甚至在收穫時造成收垉困難。
2,山藥種植,按照大小行定植,大行距1.8米,小行距。40公分,株距20公分。每行都用開溝機進行開溝,溝深1.3~1.5公分左右。或者採用等行距一米進行開溝種植,溝寬20公分,在開溝的同時帶出的土,用於配置起壟,方便澆灌與排水。澆灌山藥的水,只能是順溝澆灌,澆灌水不能越過起壟溝,倒灌進定植行。一般,山藥每年種植一次,一般,在清明節前後,地溫超過10度以上,並且穩定,就可進行種植。
-
7 # 鄉寨小郎
一、土壤選擇
淺生槽定向栽培打破傳統山藥對其土壤要求高的條件,無論砂土、壤土、粘土、土層深淺、地下水位高低都可以應用種植,但以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更有利於其生長。
二、品種選擇
目前品種很多,傳統種植九斤黃、日本白、牛腿山藥等等,可以根據淺生槽長度及市場行情選擇效益好的品種種植。
三、種苗準備
1.種苗處理:
方法有3種:一是使用山藥栽子,取塊莖有芽的一節,長約20--40cm;二是使用山藥段子, 將塊莖按8--10cm分切成段:三是使用山藥零餘子。選用種苗以零餘子育苗較好,其次是栽種1--2年的山藥栽子,超過3年的不能用。用山藥塊莖作種苗是比較先進的栽培方法,既解決山藥塊莖數量不夠,且產量高,又能防治品種退化。可提前30d切段,兩端切口處粘一層草木灰和石灰,以減少病菌的侵染。並按頭部、中間、尾部分別進行晒種1-3天,以打破種薯的休眠促進發芽。晒種程度為種薯小塊傷口向內萎縮,並從斷面中間裂開為宜。
2.催芽:
先在室內或田間畦面上鋪3-5釐米河沙,將種薯小塊放在河沙上鋪成10釐米左右厚度,然後蓋上3-5釐米溼稻草或河沙,如遇低溫或陰雨時應支撐覆蓋小拱棚保溫、防腐爛。經過20-25天,當種薯小塊長出的幼芽長5釐米左右時即要及時定植。
四、整地、放入淺生槽及基質、施基肥、種植
1.整地:
採用單行種植,每畦包溝1.8米,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則畦可小些、溝可淺些。土壤先深耕晒白,2月下旬3月初起畦,做成畦高30-40釐米,畦面寬1.3-1.4米的高畦。按株距18-20釐米用小鋤頭開挖寬約7釐米、長120 釐米的平行斜小溝,斜度為15度左右,上端深約10釐米,下端深約25-30釐米,每畝可挖1800-2000條平行斜小溝。
2.放入淺生槽及基質:
平行斜小溝開挖後及時放入適合山藥生長的特製淺生槽(半圓形套管),淺生槽內施放足量的鬆軟填料。鬆軟填料可選用粉砂,也可以選用取材來源方便的腐熟木糠、蘑菇渣、甘蔗渣、藥渣或穀殼等,再按每畝加入腐熟雞糞或鴿糞200-300公斤、生物有機肥100公斤、過磷酸鈣25-50公斤與鬆軟填料拌勻。除淺生槽上端10-15釐米部分不需施放鬆軟填料而只回填泥土外,要將淺生槽其餘空間放滿足夠的鬆軟填料,鬆軟填料的多少對塊莖的正常伸長、外形是否順直有重要影響。
3.施基肥:
應用淺生槽定向栽培的山藥的吸收根主要分佈在表土層,基肥無需深施,施到土層5-15釐米即可。放入鬆軟填料後,結合回填泥土,每畝均勻撒施腐熟雞糞或鴿糞200-300公斤作基肥。回填泥土時覆蓋5-10釐米土層,要求做到淺生槽兩端不宜露出或低過溝底。淺生槽上端留下播種標記準備種植。
4.種植:
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當氣溫回升到12℃以上,地溫穩定達到10℃以上時選擇晴天或陰天種植,一般要避免烈日暴晒,宜選擇下午種植。種植時與淺生槽平行放置帶芽種薯小塊,要求種薯小塊種皮向下,芽和切面朝上,覆蓋泥土5-10釐米厚。種植時每株只留1-2個健壯的幼芽,多餘幼芽徹底摘除,覆蓋泥土時注意不要把幼芽弄斷。
五、田間管理
1、除草:
種植後1-2天在土壤潮溼時或雨後用90%乙草胺乳油350倍液或96%金都爾乳油2000倍液兌水噴霧,噴灑在淺生槽下端畦面、畦側和水溝。在生長期間如有雜草,可用克無蹤300倍液兌水噴霧防除,但要注意藥液不能濺射到山藥藤蔓上。也可以選擇人工除草。
2、搭架引蔓、整枝:
種植10-20天后,當苗高20釐米左右時,應及時插籬竹搭架。搭架常用的方式有企排式籬笆架、跨溝人字架、跨溝井字架或棚架,以跨溝井字架方式較抗颱風、通風透光和便於田間操作。在插籬竹時要注意不能插在淺生槽上。每株山藥留藤蔓1條並引藤蔓上架,避免幼嫩藤蔓自然纏繞造成難以摘除側蔓,或幼嫩藤蔓過長未上架而倒伏在地面受晒燙死。在6-9月,應及時將種薯長出的數條幼嫩藤蔓從基部摘除,保留的藤蔓把1.5米以下葉腋間長出的側蔓也要摘除。
3、施肥培土。
齊苗後每20-30天追肥一次,連施3-4次,每次每畝施複合肥5-10公斤。種植後120天左右開始轉入塊莖生長期時重施攻薯肥,畝施20-30公斤複合肥、花生麩25公斤或生物有機肥100公斤。施肥應在雨後或灌水後,同時應及時進行培土。覆蓋在淺生槽上的土層保持10-15釐米厚。
4、水分管理。
山藥較耐旱,對水分要求不嚴,苗期和塊莖生長初期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好,但塊莖進入生長旺盛期以後,應保證有充足水分均勻供應。9-11月是山藥塊莖快速伸長膨大期,特別要保持土壤溼潤,如水源不足對產量影響較大,因此有條件的應儘可能保證水分供應。塊莖收穫前10天左右應停止澆水,以利採收後銷售或貯藏。
六、病蟲害防治
山藥的病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和炭疽病。防治斜紋夜蛾可選用10%除盡懸浮劑1500倍液,或5%美除懸浮劑1500倍液,20%米滿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抓住卵孵化期及低齡幼蟲期施藥;防治炭疽病在發病初期選用70%安泰生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0%世高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鋅5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2000倍液或70%品潤幹懸浮劑600倍液,夏秋季雨水來臨前噴施效果更好。可在生產後期同時加上葉麵肥防止早衰。七、採收 一般可在11月下旬左右藤蔓枯萎後開始採收,採收期可持續到次年4月。採收時宜在晴天上午,把淺土層稍微翻開後,就可將整條山藥塊莖輕鬆取出,就地晾乾表皮水分後,對薯塊進行分級包裝貯運。收穫時,應儘量減少薯塊的破損率,輕裝、輕運、輕卸,防止塊莖產生機械傷。採收山藥塊莖後保留淺生槽在畦中,翻晒一段時間後重新加入鬆軟填料並覆蓋泥土,待適宜季節時可繼續種植,2-3年內可不用重新整畦放入淺生槽(淺生槽可連續使用3-5年)。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在知道了山藥種植時間以及栽培條件和注意事項,山藥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喜溫暖向陽地方,但怕霜凍,忌連作。
回覆列表
山藥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的功效。山藥也是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人們又將其稱之為山珍,深受食客們的喜愛,銷量也十分的穩定。然而山藥的種植難度非常高,很多嘗試的種植戶都以失敗告終。山藥是是屬於薯類的一種,在市場上我們常常都能見到山藥的品種,如果是從肉質上分的話,有山水和綿山藥兩種,從外形上有扁山,圓山和長山藥。
山藥很怕潮溼的生長環境,但是也不能太乾旱,山藥喜歡鬆散的土壤,太乾旱堅硬的土地會阻礙山藥的膨大。所以種植山藥應該選擇肥沃,鬆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地。這種土壤鬆散透氣,易於升溫,可以加快根莖發芽。目前種植的山藥有一些比較主流的品種,有一部分品種相比其它的品種來說適應能力比較高,山藥的口感和品質更好。
選擇時挑選莖底端鈍圓,莖部粗短,毛孔細數的作為種子。為,我們可以選擇牛尾山藥品種,該品種屬於中早熟,生育期160天。塊莖呈長牛尾巴形狀,表皮光滑,外觀均勻,長90釐米左右,大頭直徑4釐米左右,單株塊莖重1.5公斤左右,薯肉白色,煮熟食用質地軟,口感比較好。長勢中等,適應性比較廣,平均畝產量達1500公斤左右。選種要選擇無病蟲害、充分老熟的薯塊作種薯。種植前25到30天將種薯尾部切成十二釐米左右長,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浸種消毒,取出晾乾後就可以直接進行催芽,或者是將種薯塊莖切口蘸石灰或草木灰,並晒種1到3天,以打破種薯的休眠促進發芽。
還應注意以下事向
一、土壤選擇
淺生槽定向栽培打破傳統山藥對其土壤要求高的條件,無論砂土、壤土、粘土、土層深淺、地下水位高低都可以應用種植,但以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更有利於其生長。
二、品種選擇
目前品種很多,傳統種植九斤黃、日本白、牛腿山藥等等,可以根據淺生槽長度及市場行情選擇效益好的品種種植。
三、種苗準備
1.種苗處理:
方法有3種:一是使用山藥栽子,取塊莖有芽的一節,長約20--40cm;二是使用山藥段子, 將塊莖按8--10cm分切成段:三是使用山藥零餘子。選用種苗以零餘子育苗較好,其次是栽種1--2年的山藥栽子,超過3年的不能用。用山藥塊莖作種苗是比較先進的栽培方法,既解決山藥塊莖數量不夠,且產量高,又能防治品種退化。可提前30d切段,兩端切口處粘一層草木灰和石灰,以減少病菌的侵染。並按頭部、中間、尾部分別進行晒種1-3天,以打破種薯的休眠促進發芽。晒種程度為種薯小塊傷口向內萎縮,並從斷面中間裂開為宜。
2.催芽:
先在室內或田間畦面上鋪3-5釐米河沙,將種薯小塊放在河沙上鋪成10釐米左右厚度,然後蓋上3-5釐米溼稻草或河沙,如遇低溫或陰雨時應支撐覆蓋小拱棚保溫、防腐爛。經過20-25天,當種薯小塊長出的幼芽長5釐米左右時即要及時定植。
四、整地、放入淺生槽及基質、施基肥、種植
1.整地:
採用單行種植,每畦包溝1.8米,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則畦可小些、溝可淺些。土壤先深耕晒白,2月下旬3月初起畦,做成畦高30-40釐米,畦面寬1.3-1.4米的高畦。按株距18-20釐米用小鋤頭開挖寬約7釐米、長120 釐米的平行斜小溝,斜度為15度左右,上端深約10釐米,下端深約25-30釐米,每畝可挖1800-2000條平行斜小溝。
2.放入淺生槽及基質:
平行斜小溝開挖後及時放入適合山藥生長的特製淺生槽(半圓形套管),淺生槽內施放足量的鬆軟填料。鬆軟填料可選用粉砂,也可以選用取材來源方便的腐熟木糠、蘑菇渣、甘蔗渣、藥渣或穀殼等,再按每畝加入腐熟雞糞或鴿糞200-300公斤、生物有機肥100公斤、過磷酸鈣25-50公斤與鬆軟填料拌勻。除淺生槽上端10-15釐米部分不需施放鬆軟填料而只回填泥土外,要將淺生槽其餘空間放滿足夠的鬆軟填料,鬆軟填料的多少對塊莖的正常伸長、外形是否順直有重要影響。
3.施基肥:
應用淺生槽定向栽培的山藥的吸收根主要分佈在表土層,基肥無需深施,施到土層5-15釐米即可。放入鬆軟填料後,結合回填泥土,每畝均勻撒施腐熟雞糞或鴿糞200-300公斤作基肥。回填泥土時覆蓋5-10釐米土層,要求做到淺生槽兩端不宜露出或低過溝底。淺生槽上端留下播種標記準備種植。
4.種植:
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當氣溫回升到12℃以上,地溫穩定達到10℃以上時選擇晴天或陰天種植,一般要避免烈日暴晒,宜選擇下午種植。種植時與淺生槽平行放置帶芽種薯小塊,要求種薯小塊種皮向下,芽和切面朝上,覆蓋泥土5-10釐米厚。種植時每株只留1-2個健壯的幼芽,多餘幼芽徹底摘除,覆蓋泥土時注意不要把幼芽弄斷。
五、田間管理
1、除草:
種植後1-2天在土壤潮溼時或雨後用90%乙草胺乳油350倍液或96%金都爾乳油2000倍液兌水噴霧,噴灑在淺生槽下端畦面、畦側和水溝。在生長期間如有雜草,可用克無蹤300倍液兌水噴霧防除,但要注意藥液不能濺射到山藥藤蔓上。也可以選擇人工除草。
2、搭架引蔓、整枝:
種植10-20天后,當苗高20釐米左右時,應及時插籬竹搭架。搭架常用的方式有企排式籬笆架、跨溝人字架、跨溝井字架或棚架,以跨溝井字架方式較抗颱風、通風透光和便於田間操作。在插籬竹時要注意不能插在淺生槽上。每株山藥留藤蔓1條並引藤蔓上架,避免幼嫩藤蔓自然纏繞造成難以摘除側蔓,或幼嫩藤蔓過長未上架而倒伏在地面受晒燙死。在6-9月,應及時將種薯長出的數條幼嫩藤蔓從基部摘除,保留的藤蔓把1.5米以下葉腋間長出的側蔓也要摘除。
3、施肥培土。
齊苗後每20-30天追肥一次,連施3-4次,每次每畝施複合肥5-10公斤。種植後120天左右開始轉入塊莖生長期時重施攻薯肥,畝施20-30公斤複合肥、花生麩25公斤或生物有機肥100公斤。施肥應在雨後或灌水後,同時應及時進行培土。覆蓋在淺生槽上的土層保持10-15釐米厚。
4、水分管理。
山藥較耐旱,對水分要求不嚴,苗期和塊莖生長初期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好,但塊莖進入生長旺盛期以後,應保證有充足水分均勻供應。9-11月是山藥塊莖快速伸長膨大期,特別要保持土壤溼潤,如水源不足對產量影響較大,因此有條件的應儘可能保證水分供應。塊莖收穫前10天左右應停止澆水,以利採收後銷售或貯藏。
六、病蟲害防治
山藥的病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和炭疽病。防治斜紋夜蛾可選用10%除盡懸浮劑1500倍液,或5%美除懸浮劑1500倍液,20%米滿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抓住卵孵化期及低齡幼蟲期施藥;防治炭疽病在發病初期選用70%安泰生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0%世高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鋅5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2000倍液或70%品潤幹懸浮劑600倍液,夏秋季雨水來臨前噴施效果更好。可在生產後期同時加上葉麵肥防止早衰。七、採收 一般可在11月下旬左右藤蔓枯萎後開始採收,採收期可持續到次年4月。採收時宜在晴天上午,把淺土層稍微翻開後,就可將整條山藥塊莖輕鬆取出,就地晾乾表皮水分後,對薯塊進行分級包裝貯運。收穫時,應儘量減少薯塊的破損率,輕裝、輕運、輕卸,防止塊莖產生機械傷。採收山藥塊莖後保留淺生槽在畦中,翻晒一段時間後重新加入鬆軟填料並覆蓋泥土,待適宜季節時可繼續種植,2-3年內可不用重新整畦放入淺生槽(淺生槽可連續使用3-5年)。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在知道了山藥種植時間以及栽培條件和注意事項,山藥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喜溫暖向陽地方,但怕霜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