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園中春

    以前農業社會,大家一年忙到頭,親戚之間沒有往來的機會,趁著農閒時節,互相拜訪走動一下,聯絡感情,互通訊息,同時帶著自己的特產去給對方嚐嚐(暗地裡有個“我沒有白吃你的飯”的意思,畢竟那時候家家都不富裕,平白招待訪客,雖然不至於為難,畢竟有一定負擔),留下這樣的傳統情有可原。

    如今通訊工具發達,人們不再需要一個固定節日來溝通,走親訪友的意義就淡了。家家日子都好過,禮物的意義也不重要。這個習俗還有多大必要保持,真不好說。但改起來也確實難改。至於給孩子壓歲錢,哄孩子高興罷了,不要太計較。

    走親戚送禮老習慣傳下來了,現在可以改,只是沒人努力去改罷了。據你描述只有送貴重禮品才顯誠意,大概是因為在當下這個人情社會,浮躁的社會,貴重的禮品更能顯得你看重主人家(大多有巴結的嫌疑),主人家也能更看重你,今後更願意幫你辦事。不帶禮品當然雙方互相約定好,也是沒有毛病的,不然互相沒有約定,你去拜年沒有帶禮品,人家說你不懂事。

  • 2 # tsq5

    過年走親戚要不要帶禮品?在我看來還是要帶,特別是親戚家裡有長輩老者的話、那就更要帶上禮物給長輩了。雖然說現在各家生活條件都好了、大家不缺吃不缺喝了,但禮尚往來、人情世顧還是要的,畢竟是傳統了幾千年的習俗。不然的話別人覺得你這人不懂事、不曉得人情世顧。

    至於是不是越貴重的禮品越表示誠心?這倒也不一定,所謂禮輕情義重,要根據各自經濟狀況而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患丶昧丶寞丶睦丶匪丶逾的形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