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六甲番人

    “新年”一詞,現在比較容易混淆,有人認為說的是公曆1月1日,也有人堅持認為是農曆正月初一,而現在很多單位在春節期間掛出的橫幅都是“歡度春節”或“新春快樂”,而不是“新年快樂”,這是為什麼呢?春節、立春、正月初一、元日、元旦、新年,這些日子是否一樣?

    一、新年:

    由於中國現在實行兩種不同的歷法,所以“新年”就有了兩種含義,按照公曆,1月1日是新一年的開始,但按照農曆,正月初一才是新一年的開始,中國古代都是使用農曆,自民國之後才採用公曆。

    二、元旦:

    元,就是初始,旦就是日,“元旦”的意思就是“初始之日”。在古代,“元旦”都是指正月初一,也稱為“元日”、“元正”、“元春”、“新正”、“歲首”等,民國開始使用公曆,有人開始將1月1日稱為“元旦”,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採用公曆,從此“元旦”就不再指正月初一了。

    三、春節:

    1914年民國政府在內務部呈文中提到“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雖未曾正式公佈,但“春節”一詞逐漸流傳開來。

    四、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可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所以在上古時代也曾以“立春”為歲首,由於“立春”是依照陽曆推算的,而“正月初一”依照陰曆,所以“立春”與“正月初一”很少是同一日。

    中國的農曆是陰陽曆,既有“正月初一”,也有“立春”,既能反映月相變化,也能反映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所以對人們的生活更有指導意義,客觀來說,比公曆更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萬年戒子的翻譯及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