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鬧鈴不響了

    霍金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宇宙學,這是一門科學,而不是哲學。

    是的,研究宇宙現在不是哲學家的事,而是科學家的事。人們不再是透過像“兩小兒辯日”這樣的哲學辯論去思考“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這種問題了,而是透過觀測和理論,去實證地、定量地研究宇宙。宇宙學裡用到的理論,首先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霍金應用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許多貢獻。後來人們發現,跟廣義相對論並列的另外一個基礎物理學理論“量子力學”也需要用到,在這方面霍金也有很多貢獻,而且更加重要。霍金的科學成果很多,如果一定要在其中挑一個最突出的,那應該就是“霍金輻射”了。霍金輻射說的是個什麼事呢? 我們知道,廣義相對論預言了一種天體,叫做“黑洞”。黑洞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在它周圍的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連光都跑不出去,其他比光慢的物質自然就更跑不出去了。黑洞外部的物質,倒是有可能被黑洞吸進去。由此可見,黑洞就像傳說中的貔貅一樣只進不出,可以說是“絕對的黑”。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用生態黑洞、財務黑洞這樣的說法,可見黑洞這個概念是多麼深入人心了。作為一個現代科學術語,黑洞真是創造了一個傳播學上的奇蹟。但是,霍金卻提出:黑洞並不是只進不出的,黑洞不是絕對的黑! 他的道理是這樣的:傳統上對黑洞的研究,都只考慮了廣義相對論。但當你加上量子力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在空間的任何地方,都有許多的粒子和反粒子的對在瞬間產生,又瞬間湮滅。看似真空的東西,其實是暗流洶湧,無數粒子反粒子方生方滅,流動不息。在黑洞的邊界上,也是如此。好,也許現在黑洞把邊界上一個瞬間產生的粒子吸進去了。與此同時,原本應該跟那個粒子湮滅的反粒子現在就不會湮滅了,它作為一個持續存在的真實的粒子出現在了世界上。從外界觀察者的視角看來,就相當於黑洞發射出了一個反粒子! 按照這個理論,黑洞確實會發出物質。這種效應,就叫做霍金輻射。黑洞並不是必然會長大的,也可能越變越小,最後消失。這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確實是個很大的震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術後髕骨多長時間可活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