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葆光室主人1

    這句話有不同的適用範圍,不能一概而言正確與否。仁,儒家理念,孔子的主張。如果一個社會比較成熟,各種典章制度比較完備,那麼,得天下之時,仁就是一種軟實力,有一定的號召力,能夠決定人心向背,尤其是在大一統家國意識深入人心之後,在分久之時,扯起仁義大旗,那麼,得天下則易也。反之,如果處於亂世,以力相搏強者為尊群雄割據之時,靠仁義豈能奏效?是以宋襄公受到恥笑。鐵木真橫掃亞歐,難道被屠宰的男女老幼都是恐怖分子麼?

  • 2 # 紹煌

    很多人都說,“仁”是大愛,是博愛什麼的,“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要弄明白這句話、或者“仁者無敵”等句子,就需要理清“仁”的概念,下面說說個人的理解,供參考。

    “仁”,古字是一豎兩橫,代表了一陰一陽,陰陽同體,一陰一陽之謂道,構築了一太極,是包含了一切的完整,太極陰陽對立、互化、統一,也就是陰陽是對立的,沒有對立就是死水一潭,沒有生機,但對立了不能造成分裂、分化,陰陽雖對立,但陰中要有陽,陽中要有陰,陰要向著陽,陽要向著陰,要向中靠攏,才能互化,互化才能統一,統一才能生,才能生生不息,這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以,“仁”也是守中。因為“仁”是陰陽全部包含在內了,就好像把不同的東西都容納進來,有進有退,讓陰陽兩個對立的事物在裡面互馴、互化,最終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圓滿的太極。這也是中華文化為什麼極具包容力、同化力的原因。

    仁不是懦弱,也不是書生氣。打比方說吧,一個人殘暴,強大,但也溫和、渺小,一面魔鬼,一面也是天使,能文也能武,有才亦有德……等等,當一個人把這些內含的陰陽運用得當的時候,也就是“中正”的時候,他就是“仁”了,所以說,仁者無敵。

    假如,一個人只自認自己強大,目中無人,只知進不知退,就會走向極端,遲早會栽跟頭,這不是“仁”,相反,假如一個人唯唯諾諾,只知退不知進,也是不行,都是極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脫坑DNF和繼續奮鬥的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