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創維

    諸葛亮本來該斬!必須該斬!

    他是一個好戰分子,災難製造者,五次伐魏,中原大地戰火不斷,人民生靈塗炭,屍骨露野,水深火熱,次次以失敗告終,他將蜀國一步步推向衰落與死亡,最終亡國。

    諸葛亮實際上是個無惡不作的大奸臣,雙手沾滿華夏兒女的鮮血,跟董卓區別不大,都是半斤八兩,死在諸葛亮手上的人,遠多於董卓。

    一些愚昧之人,歪曲真理,大肆鼓吹諸葛亮是何等的雄才大略,何等的足智多謀,何等的忠心於國,實際上,這些人分不清好歹,奴性十足,又被假像洗腦嚴重。這些人大多喜好拍馬屁。

    歷史假像蒙得了世人百千年,但不能永遠矇蔽世人。

  • 2 # 狄飛驚

    蜀國被滅後,劉禪靠著一句“樂不思蜀”成功保命,已經成為歷史上亡國之君明哲保身的成功案例,但劉禪還在蜀國做皇帝時就已經展現出相當的政治智慧,集中體現在對待諸葛亮的態度上。

    劉禪知道自己缺乏治國理政的經驗,他也了解諸葛亮的忠誠和才幹,所以乾脆直接放手讓諸葛亮去主持朝政,自己樂得清閒,這種方式其實很符合現代法人治理模式——董事長只是出資人和控制人,委託總經理全權管理。

    劉禪好歹是個皇帝,尤其當他年長懂事後,很想把丞相的權力收回到自己手中,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對諸葛亮逐漸產生了厭惡心理,認為是諸葛亮把持朝政,形成一片籠罩在天空的巨大陰影,把自己搞成了傀儡,但他不可能在諸葛亮生前就滅了諸葛亮,他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這個必要,諸葛亮只是掌握權力,沒有把劉禪取而代之的威脅。

    所以劉禪決定在諸葛亮死後動手。

    劉禪打了一招如意算盤。如果核查發現諸葛亮財產很多,那就是對皇帝不老實,諸葛亮清廉忠誠的人設會完全崩塌,劉禪就可以藉機摧毀諸葛亮這個全民偶像,出一口惡氣。如果核查發現諸葛亮真是特別清廉,那麼就可以順水推舟,把丞相表揚一番。

    使者回來後向劉禪彙報:丞相當真是一生清廉如水,家無餘財。

    劉禪聽了心情很複雜,一方面當得知真相後,他心裡放下了一塊石頭,不必再推翻諸葛亮這個強大的偶像,長舒一口氣;另一方面,他覺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對諸葛亮抱有深深的慚愧之意。

  • 3 # 斯幽說歷史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去世前留給劉禪的信中寫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諸葛亮這話的意思是,我家裡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土地,子孫衣食無憂。作為一個丞相,諸葛亮就這麼點家產,讓人有些難以相信。

    劉禪既然叫諸葛亮相父,為什麼還要抄了諸葛亮的家?

    劉禪是個無能的主,但是他並不昏,道理還是懂的。野史傳聞,劉禪當時抄諸葛家,是因為官宦黃皓慫恿,但是這種說法不太可靠,因為黃皓在諸葛亮去世十多年後,他才掌握了權力。

    其實劉禪抄諸葛家,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諸葛亮眼中有劉備,但劉禪在他眼中還是那個只會鬥蛐蛐的阿斗。

    第二,當諸葛亮與劉禪政見不同時,蜀漢竟然聽了丞相的,悖逆了皇帝。

    諸葛亮先後六次北伐,其實這並不是劉禪的意思。劉禪曾經就問諸葛亮:“既然曹魏不來攻打我們,我們為什麼還要不斷北伐?”由此可見,劉禪是不願意北伐的。按理來說朝廷裡皇帝和丞相意見不同時,往往是皇帝佔了上風,可是劉禪並沒有什麼人支援。

    就是劉禪立皇后,娶小妾,也要聽諸葛亮的,時間久了,劉禪心裡肯定不是滋味。

    第三,諸葛亮死前清廉的陳述,讓諸葛亮的風頭勝過了皇帝。

    諸葛亮在蜀漢十分得人心,在他死前,他又告訴劉禪自己沒錢,但是也不要管自己的子孫。這更是讓諸葛亮收穫了不少粉絲,諸葛亮死後,很多人給他立了祠堂,後來還有人建議給他弄宗廟。宗廟那時可是皇家獨有的,劉禪能不生氣嗎?

    劉禪在諸葛亮家中看到了清廉,但是正是這清廉惹怒了他。

    劉禪想搜諸葛亮的家,其實是想壓一壓諸葛亮的風頭。如果劉禪能在諸葛亮家中搜出些什麼,那麼諸葛亮的名聲就臭了。

    可是令劉禪吃驚的時,真的就像諸葛亮說的,諸葛家除了八百棵桑樹和十五頃土地,再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這下劉禪可要揹負罵名了,他能不生氣嗎?能不摔杯子嗎?

    諸葛亮是為能臣、忠臣,但是他忘記了臣子總要給皇帝一些出風頭的機會。

  • 4 # 小姐姐講史

    劉備臨終遺言促成諸葛亮和劉禪的“父子”關係。

    草鞋董事長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從此,諸葛亮為劉家的江山,充當了大智囊的角色,他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打敗曹軍。211年,諸葛亮隨劉備奪得漢中。221年諸葛亮被任命為蜀漢丞相,主持朝政,劉備臨終託孤,把整個劉家江山都交給了諸葛亮。關於劉備臨終託孤,《三國志》中記載: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先是聊兄弟感情,誇獎諸葛亮,後哭著對只諸葛亮說:“若劉禪這孩子有輔佐價值的話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成材,你就自己做主吧。”

    劉備這樣說是在收買諸葛亮的心,讓諸葛亮表態。如果真的把劉家江山讓給諸葛亮的話,劉備是真心不願意的。

    劉備又囑咐劉禪對諸葛亮要“事之如父”,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諸葛亮和劉禪的父子關係由此確立。

    諸葛亮遵守承諾,從此,他在劉備的草鞋公司兢兢業業。據載,諸葛亮輔政,

    “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縱觀歷史再好的父子關係在皇權面前也不值一提。

    劉備死後,劉禪和諸葛亮這對“父子”能否愉快地相處呢?

    我們在以下事件上可洞悉一二:

    劉禪繼位後,諸葛亮行使所有軍政決策權,劉禪就好比傀儡,就連娶什麼樣的老婆,娶幾個,也得聽羽毛扇先生的。曹魏作戰,諸葛亮主戰,劉禪反戰,這其中自然有不愉快;諸葛亮拿出劉禪父親的遺詔來當劉禪的緊箍咒,劉禪選擇妥協,心中自然無奈。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嘮叨個沒完,老是提劉禪的爹地在世時,怎麼樣,如果劉禪爹地還活著的話,現在說什麼也不會這樣糟糕之類的話,諸葛亮還告訴劉禪要相信你爹地給你留下的眾大臣……

    不知道羽毛扇先生想過阿斗感受沒,17歲的男人甘心當這樣的傀儡?劉禪就在諸葛亮規劃的圈子裡生存,阿斗憋屈啊,就算自己爹地這樣管束自己,自己也會叛逆的。劉禪再不濟他是個皇帝,怎甘心被一個臣子指揮。

    另外,在諸葛亮殯葬的日子,劉禪下令“禁止奔喪”。

    《三國志》“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

    譙周估計阿斗會嚴禁官員奔喪,他就在阿斗下旨前,火速趕赴前線奔喪,送了諸葛大佬最後一程。而蜀國其他人遵旨都沒有參加喪禮。有人說諸葛亮生前有遺言,不允許人為他奔喪,怕他的死訊洩密給司馬懿,給蜀國帶來災難。那麼為什麼不能無聲地送別諸葛大佬一程嗎?還非得喇叭嗩吶。

    再一個,諸葛亮在眾百姓心中是個半人半仙人物,他死後,蜀國的百姓都要給他立廟。但是劉禪不同意百姓這做法。

    正因為如此,有人根據諸葛亮和劉禪之間的君臣關係杜撰了一段精彩的野史:

    諸葛亮死後劉禪聽了宦官黃皓的挑唆,令人抄了諸葛亮的家。

    諸葛亮臨終前曾給劉禪上報了自己所有的財產數目:

    結果這次抄家,辦事官員回稟的結果與諸葛亮所寫完全一樣。劉禪感到丟人丟大發了,這才一氣之下摔了酒杯。

    但是這段子站不住腳,據載,諸葛亮死後12年黃皓才開始參政。黃皓十分懼怕董允,有董允在他不敢呲牙,哪有他說話的份。董允活著時,他最多是個少府的屬官。延熙九年(246年)也就是在諸葛亮死後12年,侍中董允才去世。在諸葛亮屍骨未寒時,抄丞相的家這屬於朝政大事,黃皓是不敢冒生命危險提議劉禪去做的,他當時地位卑微也沒資格提議。

    另外劉禪也沒必要去抄諸葛亮的家,諸葛亮陪伴他13年,一生簡樸,為官多年兩袖清風。劉禪還是比較了解諸葛亮的,諸葛亮向來一言九鼎,以身作則。諸葛亮臨死列了財產清單給劉禪,他應該為了防止劉禪受人矇蔽,查其財產會自取其辱,所以特將家產提前告知了劉禪,劉禪沒必要玩多此一舉的抄家遊戲。

    因此,劉禪抄諸葛亮的家,並惱怒摔酒杯這樣的段子不可信。

    諸葛亮死後劉禪重用諸葛瞻,還把自己女兒嫁給了他。說明劉禪有容人之量,他對羽毛扇先生還是很敬重的。

  • 5 # 密探零零發

    可見,劉禪對諸葛亮這位相父還是有所不滿的。只是阿斗不傻,他知道朝中大臣都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外面更有手握重兵的姜維,他作為一個光桿司令,不敢造次,只能繼續裝傻充愣,維持現狀,伺機而動。因此,他不僅沒有對諸葛亮進行政治清算,相反還拉攏收買諸葛瞻等一幫舊臣,同時還扶植宦官黃皓,與姜維基本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制約,而他自己居中調節,從而逐步掌握國家大權。所以說阿斗不傻,我們長期以來都小看他了。各位,你們說呢?

  • 6 # 唯戀無名

    諸葛亮七出岐山,在第七次出祁山的時候,被司馬懿拖死了。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

    但在我看來,諸葛亮是忠心的,但是劉嬋卻不怎麼喜歡諸葛亮。當年諸葛亮在一份奏摺中,提到“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養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從這奏章中,我們發現諸葛亮告訴劉嬋,我的家產只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畝左右”。這一點讓劉嬋很少疑惑,心想堂堂相父,只有這點家產,劉嬋是不信。

    結果,當使者去查抄諸葛亮家產後,回報說“丞相,一輩子真的是清貧如洗”,劉嬋一聽,當場摔了一個輩子。一方面是表一個態度,表一個,“相父一生清貧,你們還查他的憤怒”,假裝憤怒,這樣可以讓自己對手下大臣有一個交代。另一方面是對諸葛亮的慚愧,相父一心為國,而我卻懷疑他,劉嬋內心是深深的自責。

  • 7 # 史研三國

    而劉備死的時候,劉禪才17歲,已經是到了可以掌管朝廷大事的時候。可是諸葛亮一直都把他當做傻子一樣對待,所有事情都要盡心盡力的做,然後跟劉禪講。雖然諸葛亮看起來就非常的美好,可是對於劉禪來講是非常氣憤的。自己都已經這麼大了,而且處於青春叛逆期。雖然被諸葛亮管得不舒服,等到諸葛亮死的時候,雖然會非常傷心,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想到這件事就非常的憤憤不平。於是劉禪就是想要去看看諸葛亮到底是不是忠心耿耿,順便去看了他家,而不是“抄家”,也就是到處隨便的看了一下。

    可是在當時劉備就已經把所有的權利都給力諸葛亮,而且認為他的才能比曹丕高了10倍,要是諸葛亮當皇帝的話,一定能夠帶領蜀國走向繁榮,至於什麼“興復漢室”完全就是虛話。當時諸葛亮就頓時感動的哭下了眼淚,要求劉備不要再繼續說下去了,他一定會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的,不管劉禪是怎樣的一個人,他一定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劉備放心的死去了,劉禪當上了皇帝,而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諸葛亮手裡。

    看到諸葛亮這樣說了,劉禪自然是沒有辦法。但是這件事情一直都存在劉禪的心中,在諸葛亮死後,於是劉禪就去諸葛亮家的查看了一下,結果真的就是一貧如洗,家裡那些田地也只夠他們吃飯而已,比一些大塵的家裡還要貧窮,頓時都流下了眼淚。原來諸葛亮家真的這麼貧窮,劉禪頓時就扔下了杯子。

    但是由於劉禪這個人是不安分的,對所有人都是存在著戒備,身為一個皇帝,自然是要做到這樣的,懷疑任何人。可是他也終究是一個人而已,自己這麼多年以來害怕諸葛亮奪權,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實在是讓他愧疚難安。要是當初諸葛亮真的是想要皇位的話,完全是可以奪走的,可是他偏偏不要,還盡忠職守的輔助劉禪,最後做到真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8 # 歷史漫談君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

    上面是諸葛亮臨死之前,向後主劉禪報的家產,諸葛亮何等人也,肯定他也猜到,由於自己功高震主,自己死後,會有別有用心的小人彈劾自己,所以還不如自己把家底都提前抖露出來。這樣一是向劉禪表明自己的忠心與清貧,二是表明自己行得端,坐得正,光明磊落,不貪慕錢財。

    諸葛亮的意思大體是,自己在成都有800棵桑樹,有十五頃地,家人們吃飯穿衣,都足夠了。即使自己在外就職,也沒有格外的置辦什麼,因為不能辜負了陛下對自己的皇恩。

    諸葛亮一生對蜀漢江山忠心耿耿,絕無二心。早年輔佐劉備,妙計連連,智鬥司馬懿,制衡孫吳。諸葛亮唱空城計,火燒赤壁,孫劉聯合,為三國鼎立的局面的奠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杜甫的名詩《蜀相》概括了諸葛亮對蜀漢的忠心。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是有雄才大略的人,此時他的兒子劉禪才17歲。為了蜀漢的長遠發展,劉備是發自肺腑的,他知道諸葛亮或許是最好的繼承蜀漢大業的領導者。所以說如果自己的兒子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他不是那個材料,那麼你就可以自己代替他。

    劉備的一通肺腑之言,聽的諸葛亮是涕淚橫流。諸葛亮忠臣也,對劉備是絕無二心,當即表態,自己一定會盡最大努力輔佐幼主,成就蜀漢的霸業。

    對於劉備,為什麼會對諸葛亮說出這番話?主要的解釋有兩種。

    第1種是劉備沒想到被陸遜火燒700裡連營,就要病死之際,擔心陸遜大舉進攻,因此破格授予諸葛亮權利與地位,以期以諸葛亮的材質能夠抵擋吳國,從而儲存實力。

    第2種說法說的是劉備與諸葛亮雖然信任,但還有一定的懷疑。劉備故作姿態是逼諸葛亮在眾人面前表態。由此表態,就可以保證諸葛亮不能輕易食言而奪去蜀漢之主的地位,也就間接的儲存了劉禪的皇帝之位。

    但是以現在的史料來看,這兩種說法顯然都不太符合歷史事實。首先當時吳國雖然打敗了蜀國,但此時吳國只能做一個積極的防禦。蜀國雖然元氣大傷,但好歹還有幾十萬兵馬。並不會被吳國輕易打敗。 另一方面吳國本身也內憂外患不斷,內有三月叛亂,外有曹丕率軍來攻,因此陸遜見到諸葛亮的八卦陣之後,不戰而走。對第2種猜測更是無稽之談,諸葛亮從未有過不臣之心,且劉備與諸葛君臣多年共事,相知甚深,劉備自然也知道諸葛亮的秉性,託孤之際無需多言。

    那麼當時的可能的歷史事實是什麼呢?那就是第3種解釋了。就是劉備為了平衡蜀漢集團防治蜀漢內亂。

    眾所周知,劉備是通過打敗劉璋來佔領屬地的。當時蜀漢集團中有很多劉璋集團的人。 比如李嚴,而劉備立足未穩,還需要這些人做一個過渡和支援。劉備也沒想到自己因為這場意外而過世,託孤的時候就得平衡劉璋集團與自己集團的人員配置。選擇顧命大臣的時候,劉備賦予了李嚴與諸葛亮一樣的地位。而李嚴是劉璋集團的代表人物。劉備這麼做,也是為了給劉璋集團做一個交代。

    但是,劉備又擔心李嚴喧賓奪主,故對諸葛亮說的那些話,就是給李嚴一個政治訊號,雖然看似李嚴與諸葛亮能平起平坐,但劉備無疑還是更信任諸葛亮,這就為日後諸葛亮與李嚴處關係佔領了先機。一步一步,諸葛亮逐漸廢除劉璋集團的人,用劉備集團人物將其替代,並最後將李嚴流放,就是劉備與諸葛亮這一長遠計劃的後期體現。

    諸葛亮用自己的行動,忠心不二的輔佐著幼主劉禪,事事親力親為,不但處理國家大事,而且還要著手培養劉禪能夠獨當一面。

    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為了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現實的情況是,諸葛亮死後,他的兒子諸葛瞻受到了劉禪的重用,繼續為蜀漢盡衷效力,繼續著他的父親沒有完成的大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棧道何時產生的?有哪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