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袁氏國藝文化藝術

    “鼓掌”古稱“拊掌”,今謂之“拍手”,表示高興的肌體語言,是內心激動、興奮情緒的外部表現,所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鼓掌起源於何時何地,今已無從考證。在中國,對鼓掌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韓非的《韓非子·功名》一文,文曰:“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言下之意,兩手相拍,才會有聲音。當然它的本意與後來人們常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意思已相去甚遠。這說明公元前230年左右已經有了鼓掌之說。

  • 2 # 葉知秋69841507

    關於鼓掌是哪的風俗,這個問題還真難以考證。但有一種說法我認為比較靠譜,據說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有一支與其交戰的蠻族軍隊,習慣當首領講完話或發出號召後,士兵們會敲擊手中的武器,發出聲響以示支援。羅馬士兵見狀,覺得比自己用吶喊來支援領導更有聲勢,於是紛紛效仿,最後發展演變為“鼓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風俗,每逢開會或演講,都以鼓掌的方式發示贊同與支援。其實這是一種肢體語言。

    中國古代是沒有鼓掌這個習慣的,只有磕頭和作揖。直到近代,由於西洋劇種的傳入,鼓掌才隨之舶來。20世紀20至30年代,田漢的南國社等巡迴公演,上海的趙丹、金山等公演話劇《大雷雨》、《娜拉》、《羅密歐與朱麗葉》時,參照西方的習慣,觀眾不時拍手叫好。從此,華人對於鼓掌逐漸成為一種習慣。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外交上的擴充套件,各國使節的交往,中西文化的交流,“鼓掌”作為一種禮節正式登場。如今,這種舶來風俗已成為大眾的習慣。

  • 3 # 四梁八柱按上樁

    這個問題不敢亂講,因為沒有具體的文獻不能亂講,講出來,別人看到了那就是誤導別人,我猜想那鼓掌其實是為了健身,因為排長可以辭工刺激勞宮穴,所以應該是從過去養生髮展而來的,把養生變成一種禮節性的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埃航遇難女生@於你陳溺的底下微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