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連話
-
2 # 做好事不中斷
謝邀,過去坐特快去烏魯木齊還三天四晚上了,我們一家三口和整個車廂的人都能聊幾句,更別提對面和前後排呢。時間太長,人們很少出門,騙子也少,都特熱情。現在還有兩個人每年春節互致問候。從開行動車後,坐最長八個小時,相互不互動,有打電話的聽著也像老總,最起碼也是央企負責人,人員專案安排,三小時牛逼,一小時吃碗麵,大部份人煩但靜聽,還有人聽音樂看手機,最後聽央企負責人說訂如家三晚,好多人伸脖子看。懷念坐綠皮相互吹牛皮,煩貶乘動車打電話訂快捷酒店,談上億專案。津京城際別說話,半小時除非問路。
會有什麼感覺?應該是與你的感覺一樣:煩躁不安,忍無可忍。
為什麼人類所有文明社會都一再強調公共場合、公共空間的安靜,就是為了不打擾別人,別丟了人之為人的高貴尊嚴而流於動物性的“自然而然”。
而事實上,我們總是能在火車客車之類的公共場合遇到這種自顧自地高聲說話、長時間說話的人;即便他沒有同伴,就只是一個人,也還是會在接打電話與音訊聊天、觀看影片之中沉浸在自己的滔滔不絕的高聲之中。
他們難道真的就以為這火車上客車上的公共場合裡就他們自己嗎?顯然不是!
那是為什麼?一是因為根深蒂固的生理心理習慣,一是因為粗鄙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本能,再有就只能說是未經文明薰陶的從來如此、一貫如此、繼續如此的不要臉了。
當然,除了這種徹底不要臉的極端情況之外,其實大多數人還是因為自我意識差。這貌似是悖論,何以自我意識差反而就會自顧自地持續高聲而不顧他人呢?這裡所說的自我意識,是對自己在空間中的位置,在人群中的位置的判斷能力,是對自己在有他人在場的公共場合裡的行為舉止的自我約束意識。
這種東西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會有,只是有多寡之別而已。當然主要是靠後天培養,靠對文明生活的嚮往之心。它是一個社會一代人是不是文明和進步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應該從小就貫徹到孩子的教育中去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