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子皮夕夕

    唐代盛世樂舞中還有宗教舞蹈。唐代宗教樂舞主要包括:道教樂舞、佛教樂舞、儒釋道合一的樂舞。 "道教樂舞"是從古代鬼魂崇拜發展而來,其中摻雜著秦、漢時期的神仙信仰和黃老道術。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對中國古代樂舞文化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尤其是對自古至今民間民俗的影響。民間民俗舞蹈一般活動於國泰民安的形勢之下。節日裡,人們穿著盛裝,或戴面具,或畫彩妝,盡情表演各種歌舞、雜技。節日裡的歌舞活動大都與道教崇拜有關。最能反映道教信仰的民間民俗樂舞是儺舞。儺祭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曾是先秦以前原始文化主體之一,其文化因子與鬼神崇拜有著根本的聯絡,它對道家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極大影響,形成後的道教思想反過來又影響著"儺"藝術。"儺舞"自周代起具有驅鬼逐疫的功能,一直沿襲到唐代。漢代每年都舉行宏大的"儺禮"活動。詩人孟郊在《絃歌行》中描寫了唐人驅儺的情景:"驅儺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禪行慼慼。相顧笑聲中庭燎,桃弧射矢時獨叫。"道教在唐代仍有很大勢力,這與唐代一些皇帝崇通道教有關。因此,不論宮廷或民間,有關道教的民俗樂舞非常盛行。"佛教樂舞"在宏闊包容的唐代樂舞中佔有重要地位。南亞次大陸的佛教文化是漢、唐時期外來文化的主體,唐代樂舞吸收了一些佛教藝術,愈發顯得瑰麗多姿。唐代樂舞中最富佛教色彩的舞蹈有:天竺樂,驃國樂,五方獅子舞,嘆百年隊舞,四方菩薩蠻舞等。 "三教合一的樂舞"是唐代的獨特特色,所謂"三教合一"指的是儒、釋、道合一。唐代在初期中期時思想很活躍,既提倡傳統儒學又不把它定為一尊,奉老子為道教鼻祖,又不排斥佛教,還派遣玄奘等人去印度取經,使佛教和道教同時得到發展。在唐代,可謂儒、釋、道三家並立,樂舞藝術也隨之出現了自由發展的局面,最具代表性的樂舞有《霓裳羽衣舞》、《凌波曲》、《紫雲曲》。 更多問題可以諮詢才思考研。才思商城有相關模擬題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在棺材下放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