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味論天竺
-
2 # 笑看天下雲捲雲舒
因為印度一直被外民族征服、奴役、同化,所以本民族的東西都消失了,現在的印度民族己經和四大文明古國的印度沒關係了,一個民族血統的完全滅亡是不可能的,只有文化傳承的滅亡才是民族滅亡的根本原因。
因為印度一直被外民族征服、奴役、同化,所以本民族的東西都消失了,現在的印度民族己經和四大文明古國的印度沒關係了,一個民族血統的完全滅亡是不可能的,只有文化傳承的滅亡才是民族滅亡的根本原因。
印度人沒啥歷史觀,都是寫神話的......個人感覺,他們好像分不太清神話和歷史的區別。印度有著名的兩大史詩,其中《羅摩衍那》被定義為“最初的詩”,而《摩訶婆羅多》被定義為“歷史”。然而記載了摩訶婆羅多大戰的史詩,充滿著各種人神結合生子、各種黑魔法,各種長生不老,青春永駐……並且,時間軸完全是錯亂的啊!
我們紀錄歷史的時候,通常非常重視一個事件發生的時間,最起碼要有個朝代名號吧。然而…印度人好像根本沒那麼強的時間意識,根本不記錄時間,以至於要定位一個王的統治時間都有困難,只能從希臘人、波斯人和華人的遊記裡扒史料。我們覺得時間是一個線性的東西,但是印度人覺得時間是輪迴的呀。不但個體生命在輪迴,就連世界的時間都是。古印度哲學認為世界分有四個時代(yuga),圓滿時、二分時、三分時、爭鬥時。從圓滿時開始,到爭鬥時毀滅,然後世界又重新回到了圓滿時。既然世界不斷在成住壞空之間流轉,那準確地記錄時間又有什麼必要呢?
以及,印度雖然不缺文字,但是缺紙啊!石刻銘文雖然可靠(比如說阿育王石柱,就是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但是由於介質的原因,必然量不會太大。早期的書寫材料還有棕櫚葉,但是這玩意挺不好儲存的。(所謂“貝葉經”的貝葉一次,就是來自梵文詞“patra”樹葉的訛譯。)鑑於這二者的侷限性,印度經典的最初形態大多是口傳。口傳文字的性質,就決定了很容易被傳播者任意增刪、誇張敘述。
據我學藏學朋友說,在佛教大規模傳入西藏之前,西藏還是頗有一些歷史文獻。但是吐蕃王朝之後,就好像是受了印度的影響似的,宗教文學越來越多,歷史記錄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