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旭照荷塘
-
2 # 雲詩雷情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人格”
一,人的性情、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所謂健全的人格,內分四育,即:(一)體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聞一多 《<李白之死>序》:“此詩所述亦憑臆造,無非欲藉以描畫詩人的人格罷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他以為教育不僅是教給學生一點課本上的知識,而也需要師生間的感情的與人格的接觸。”
二,人的道德品質。
梁啟超 《新民說》第五節:“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
陳學昭 《工作著是美麗的》九:“﹝她﹞又沒有賣淫,損害了家庭的名譽和自身的人格。”
三,謂人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會準則應享有的權利或資格。
瞿秋白 《赤俄之歸途》四:“把一般爭人格的青年學生,打得落花流水。”
茅盾 《動搖》八:“公家發配,太不尊重女子人格。”
由此可見,人格沒有貴賤之分,但有高低之別。
-
3 # Liqianye2000
因為每個靈魂都是平等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為什麼快餓死了,別人說,哎!來吃。這個人卻不去吃呢?原因就是,當別人,哎!來吃時,對你是居高臨下的,如果你去吃,那麼人格上你就低一級,而廉者認為,我雖然快餓死了,但是我們都是頂天立地的人,靈魂上是平等的,所以不願低頭去接受不平等的飯食,哪怕餓死。
人格在心理層面指“人的氣質、性格等特徵及其表現的總和”;在法道層面指“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會準則應享有的權利或資格”。
人格平等一般指:在法律和道德層面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法律和道德面前人只有一個不加區別的身份一一“公民”。譬如一位領導幹部違犯了法律,不會因為你的身份而得到了照顧。在心理層面人人平等,是指不要求所有人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人有權與眾不同,有權保持個性化的發展傾向。
所以,人格平等,首先是在法律和道德層面要人人爭賢,誰都沒有搞特殊化的權利,無論是誰違反了法律和道德,都將受到無差別的處罰;其次是在心理層面人的發展要順其自然,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放在一個“模具里加工”,這樣人格會扭曲變形,甚至人格殘疾、心理障礙,同樣,如此也將導致社會單調無趣、枯燥乏味,甚至病態發展、人格猥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