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英財經
-
2 # 標峰理論評
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換成現在話來說,就是“拼爹”。
不同的階層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著不同的觀念,這也是導致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的最重要的原因。
普通家庭的父母,有著相對較大的經濟壓力,自身的教育水平與眼界閱歷等相對較弱。由於經濟壓力,父母在家庭中更多的時間用來賺錢,因此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對孩子的瞭解也相對較少,成績成為了他們判斷孩子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在孩子能力培養上,更多的會盲目跟風,別人家的孩子學什麼,他們的孩子也學什麼。
中產家庭的父母,有相對較高的教育水平、物質水平和眼界等。對於家庭教育的參與度更加有力,他們通常認為“快樂教育”並不是完全解放天性,孩子學習每種技能都有黃金視窗期,抓住視窗期,孩子便可以快樂並高效的學習。
富人在培養孩子方面首選注重的都是體育鍛煉,其次是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對於孩子是否能上名牌大學,是否結婚完全不會在意。在經濟上對孩子更加的吝嗇,孩子想要獲得額外的零花錢,必須自己去掙。不過這裡的掙絕對不是我們通常會想到的給媽媽刷刷碗,掃掃地。而是要他們踏上社會去賺錢,讓他們積累社交經驗,在工作中體會賺錢的艱辛和努力的重要性。
-
3 # 大漠中跋涉的駱駝
這是一種主觀的說法,說這種話的主要是一些有錢而沒文化的暴發戶,他們以為他們就可以代代富下去,永遠不會窮。豈不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窮人也不會代代窮的。
也是也不是,主要看覺悟。
富人可以繼續做富人,也可能變成窮人;窮人也可以繼續做窮人,也可能變成富人。窮和富是比較出來的,沒有絕對之分。富人的孩子首先要被教育,認識貧窮,認識財富。
窮人如何翻身,至少要經過三代人的人原始積累。不妨假設一下,一對夫妻生一個孩子,這對夫妻的父母各有一套房子,那麼這個家庭就有兩套房子,和一個門當戶對的女人結婚,那麼這對夫妻名下就有四套房子。經過在經過兩代人的積累到第四代,起點的時候就是16套房子,這就有了作為富人的資本,可以收租子過活,也可以把房子賣掉變現,作為上“牌桌”的資本,如此迴圈下去,直到一代代人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