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斌之夢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能群,動物不能群。人際關係是人一生的必修課。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處理人際關係的出發點不同。總的原則,是活在放下,當下的年齡狀態要和當下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匹配。

    學生的人際關係比較單純,除了父母親友和老師,主要的人際關係是同學關係。處理好和同學的關係是學生階段發展人際關係的重點。這個階段,人的心理不成熟,容易戴著“有色眼鏡”看同學,把同學分成三六九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形成各種各樣的團團夥夥,搞小圈子。

    現在的教育確實有問題,比如有的學校教室貼著這樣的標語:

    如果同學都被看作需要幹掉的競爭對手,這個格局也太小了,這個世界還有純潔的團隊麼?走向社會後,最值得大家回憶的關係之一就是一起同過窗。

    心理學有個觀點,你所忽視的東西會成為你的命運。很多成績Top10的孩子,為什麼走向社會會發展平平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視了和各種型別同學的交往。舉個例子,如果你在學生時代,不知道怎麼和愛惹事型別的同學交往,參加工作後,遇到這類同事就不知道如何處理了,發生尖銳的矛盾會手足無措,還是要花大量的時間重新學習。

    作為老師,一定要教育學生全面發展,和各種各樣的人做朋友,打交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出,我們要在和同學的交往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短板,不但在學習上,而且要在性格上塑造自己,發展出完整成熟的人格,向無分別心,萬物一齊的理想人格靠攏,這種理想人格,就是儒家所講的“聖人”。教師教書育人的目的,就是培養未來的聖人,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

  • 2 # 溫和篤定

    這個問題提的好,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很積極的影響作用。

    那麼怎樣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呢?

    這看似是一個方法、技巧的層面,如果僅僅這麼想和做往往只能東施效顰,效果不一定好!

    在心理學中,每個人的人生都要經歷三種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人與他人的關係、人與世界的關係,而這人與這三方面的關係如何,都取決與這個人與自己的關係。所以,有句流行的話叫: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比如我的一個學生由於物理學的不好,產生了自卑的心理,她的同桌兼男友是班上的學霸,男友鬱悶地告訴我說:“我給別人講題時,都講的比較快,給她講的時候就會很慢很細緻,可是她卻說你給別人講的快,為什麼給我講這麼慢,是不是因為我笨或者反應慢!”

    看,男朋友根本不是此意,他的本意就是想對自己喜歡的女生好,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幫助女朋友。可是,女生卻認為他是在同情自己,因為她內心的自卑,眼神就只能偏於一隅,看到的就全是自己心中所想的,卻看不見對方的真心和愛意!

    所以,想要搞好人際關係,一定要向內求索,覺察自己的執念,慢慢地療愈自己、放鬆自己、開啟自己,就能做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這樣好的人際關係會自然而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育專案如何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