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脾胃範兒

    陰陽兩虛該如何調理?

    陰陽兩虛的人平時症狀也很別緻,在夏天多會怕熱難安,手腳心發燙,不過到了冬天卻也十分怕冷,畏寒怕冷;平時總是口渴卻又喝不了太多水,夏天睡覺心發燙,盜汗,冬天或者天氣轉涼,手腳又會冰涼極了·····

  • 2 # 今古雜誌

    “陰陽兩虛”,在中醫上還沒有一種貼切的病症解釋,具體也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記載,應當多與“虛損”、“五勞七傷六極”、“虛勞”、“氣血兩虛”等病症有相似的症候。

    先天不足,過勞內虛,久病傷陰,都可能引起陰陽兩虛的症狀,病症較重的,則致“虛損既成”,百脈空虛,精血枯竭,需“大補”或存生機,若諸補不受之時,則“虛不受補”,成“難治”之症;若病症較輕時,多成“似損非損”的狀態,或陰虛,或陽虛,或氣血鬱滯,或腎陰腎陽皆虛等諸多症候。需要辯證論治,對症治療。

    “陰陽兩虛”,除了相似“虛損”的全身症狀之外,同一臟腑功能異常時,也會出現陰陽同虛的症候,就是“陰損及陽、陽損及陰“,雖然陰陽同虛,但仍然會出現“陰虛發熱”或“陽虛畏寒”等寒熱往來的表現,調理治療時,繼續按照區分“陰虛”或“陽虛”的症狀,對症調治,不必再劃分出一個“陰陽兩虛”的病症,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若兩者兼顧,則需陰虛時主陰輔陽,陽虛時主陽輔陰,量的多少需要仔細斟酌。

    平常人們所說的“陰陽兩虛”症狀,應當多與“氣虛”之症有關。“氣虛”,就是指元氣不足,臟腑功能減弱的一種亞健康狀態,大多表現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伴氣短、多汗、頭暈、面白、舌淡暗、脈沉澀等症狀。導致“氣虛”的原因,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飲食起居異常,久病多勞,年老體弱等因素引起。

    氣虛往往伴隨血虛、陽虛。氣虛的調理方法,應當以滋補肝腎為主,兼顧調理脾胃,也應當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健身鍛鍊相輔助。

  • 3 # 中醫養生鄭芝環

    陰陽兩虛,症狀錯綜複雜,中醫的辨別和治療有很多技巧。

    以更年期的女性為例子,這就是相對典型的陰陽兩虛的症候,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更年期症狀跟身體陰陽衰退有很大的關係,陰陽衰退導致身體五臟六腑的陰陽隨著衰退,表現出一系列複雜的症候。

    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內寒,所以更年期的女性時會出現畏寒怕冷,有時又會出現煩躁燥熱的症狀;肝腎氣血紊亂,所以月經紊亂,有時提前,有時推後;肝腎陽虛,陰虛火旺,所以又會表現為脾氣暴躁,或躁狂的症狀,陽氣不足,氣血不調達,肝氣鬱結,所以有時候又會出現焦慮、壓抑、悲傷的症狀。

    甚至有些年輕的女性,也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狀,必須引起重視,代表的是身體在走下坡路,這種現象不只是出現在女性身上,有些人生活作息紊亂,性生活過度,耗損腎陰腎陽,在某些男性的身上也會在現在類似的症狀。

    結合具體症狀,在治療用藥方面,可以滋陰溫陽同用,但是有些人虛不受補,不能耐受的,要以平補為主,也要重視對脾胃的調理,使脾胃健壯,身體能夠對飲食水谷正常吸收,進而轉換成腎陰腎陽,這也是間接的補腎的方法,並且脾腎同調,病人多能耐受,也是重要的思路。

  • 4 # daazhu1

    虛則補之,無論陰虛、陽虛,均宜補之,這是中醫確鑿無疑的鐵則。現在許多陰陽兩虛者(俗稱虛不受補)很難治療,原因不是這條治療原則錯了,而是醫生沒有辨明病人那裡陰虛?那裡陽虛?自然沒法治!所以,首先要分辨清楚氣、血、心、肝、脾、肺、腎的陰與陽,是虛損還是太過旺盛?有沒有外邪伏氣作怪?才可能對症下藥。例如口渴飲多,動則氣促,是肺臟陰陽兩虛,宜潤肺補氣;又如慢性咽炎,食上火或稍燥之品則咽喉發炎。兼有食寒涼之品則會腹瀉,口淡流清口水等症,屬於肺燥兼脾胃陽虛,宜養脾陽兼潤肺;又如口苦心煩,兼腰痠痛,屬於心陰不足,肝陰不足兼腎虛,宜滋養陰血,平補腎臟陰陽。總之,虛則補之,鐵則!補錯了就會無效,甚至“火上加油”或“雪上加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食物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