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著的放牛娃

    我來回答。

    宋朝確實存在"錢少而物貴"的現象。這裡的錢,指的是銅錢。宋朝銅幣與紙幣(如寶鈔、交子)同時使用,並約定法定兌換比例,比如,1貫銅錢=1000紙幣。

    之所以出現銅錢少而物貴,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不是投向市場的銅錢少。宋朝鑄銅錢規模很大,根據經濟發展,投向市場的也很多,相當於唐朝的幾十倍,基本可以與經濟發展需要匹配。

    二、銅錢流失嚴重。首先,對外貿易發達,整個東亞、南亞不少國家與宋朝貿易頻繁,為交易需要兌換並持有了了大量銅錢,使得國內市場上的銅錢數量大大減少;其次,老百姓經濟富裕,日常多用紙幣,喜歡儲蓄。而銅錢作為保值增值,是最好的儲蓄收藏物件。第三,法定兌換比例和黑市兌換比例不一致。由於銅幣減少,官方雖然規定1貫銅錢=1000紙幣,但實際上,大家知道,物以稀為貴,因為銅錢少。1貫銅錢至少可以兌換更多,假定1貫銅錢私下可兌換1500紙幣。結果呢,因為這種差價,許多人紛紛用1000紙幣兌換1貫銅錢,然後留在手裡,等他升值漲價。這就使得市場上銅錢越來越少。這和現在炒房是同一個道理。第四,缺乏動態調整機制。現在央行會根據監測到的資料,對市場上的貨幣量與交易需求量進行判斷並動態調整。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少了,就透過購買債權、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同行借貸利率等,刺激貨幣量投放,但宋代缺乏這種資料監測,因而鑄造銅錢的數量雖不少,但中途實時調整能力差,次數少,沒有形成相機抉擇的靈活調整機制。

    三、國家規定,使得不得不把銅錢熔成其他銅製品。鑑於銅錢流失嚴重,有識之士建議皇帝,實行管制。每家每戶只能保留一定數量銅錢,其餘必須投向市場,購買東西,以增加市場上流通的銅錢數量。想法是好的,但不現實。誰都知道銅錢值錢,價值是最穩定的,都不願意花而願意持有。既然不讓我儲存銅錢,我把錢熔掉,變成銅製品,總可以吧?

    回答完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季如何防止面板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