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既表達了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格調慷慨豪壯,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此詩風格沉鬱頓挫,手法老到圓熟,成語典故信手拈來,化入無痕,無一絲童稚氣,不像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這是家學淵源訓育和鬥爭實踐磨練相結合的必然結果。全詩意脈流注貫通,語詞率真豪壯,雖作者無意求工,但他高度的愛國熱忱構成其詩作的內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結合。
《別雲間》
【作者】夏完淳 【朝代】明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白話翻譯:
三年為抗清兵東走西飄蕩,今天兵敗被俘作囚入牢房。
無限美好河山失陷傷痛淚,誰還敢說天庭寬闊地又廣。
已經知道黃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
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河山看。
擴充套件資料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時年15歲,從父允彝、師陳子龍在松江起兵抗清。兵敗,其父允彝自沉於松塘而死。夏完淳與其師陳子龍繼續堅持抵抗。
次年夏完淳與陳子龍、錢旃飲血為盟,共謀復明大業,上書魯王(朱以海),魯王遙授中書舍人,參謀太湖吳易軍事。
永曆元年/順治四年(1647年)夏,作者因魯王遙授中書舍人之職而上表謝恩,為清廷發覺,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別雲間》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
此詩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既表達了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格調慷慨豪壯,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此詩風格沉鬱頓挫,手法老到圓熟,成語典故信手拈來,化入無痕,無一絲童稚氣,不像出自十七歲少年之手,這是家學淵源訓育和鬥爭實踐磨練相結合的必然結果。全詩意脈流注貫通,語詞率真豪壯,雖作者無意求工,但他高度的愛國熱忱構成其詩作的內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結合。
《別雲間》
【作者】夏完淳 【朝代】明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白話翻譯:
三年為抗清兵東走西飄蕩,今天兵敗被俘作囚入牢房。
無限美好河山失陷傷痛淚,誰還敢說天庭寬闊地又廣。
已經知道黃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
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河山看。
擴充套件資料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時年15歲,從父允彝、師陳子龍在松江起兵抗清。兵敗,其父允彝自沉於松塘而死。夏完淳與其師陳子龍繼續堅持抵抗。
次年夏完淳與陳子龍、錢旃飲血為盟,共謀復明大業,上書魯王(朱以海),魯王遙授中書舍人,參謀太湖吳易軍事。
永曆元年/順治四年(1647年)夏,作者因魯王遙授中書舍人之職而上表謝恩,為清廷發覺,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別雲間》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