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代入感258
-
2 # 柚子愛民謠
“興”、“觀”、“群”、“怨”這四者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著內在聯絡。其中“興”是前提,它包含了孔子對詩的整體作用的概括,所以“觀”、“群”、“怨”離不開“興”。這一思想表明,孔子已認識到藝術的社會作用只能透過美感的心理活動來實現。 “興觀群怨”說作為孔子“詩教”文藝觀的代表,呈現出兩個相互聯絡的特點:一是特別看重文藝的社會作用,強調文藝的教化功能;二是這種對文藝教化功能的強調始終建立在遵循文藝的審美規律基礎之上,尤其突出藝術的審美情感特徵。 孔子的美學一方面十分注意審美對陶冶個體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又十分注意審美對協和人群的社會效果。他的審美的心理學-論理學特徵,在這裡表現的非常清楚。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①強調"詩教",其基本觀點,是肯定文藝的社會作用,強調文藝應該為人的道德修養,為國家的政治教化服務,並且也能很好地服務。後世的"文以載道"等強調教育作用的文道觀基本上是受孔子"詩教"觀的影響;
②思無邪成為文學批評的標準;
④ “辭達”說、“文質”說;
⑤“盡善盡美”說,這一美學觀成為孔子以“詩教”為中心的文學理論批評的基本出發點。 總的來說,孔子的文藝思想表現了其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入世品格。這種經世致用的文藝觀對後世在文學理論批評的最重要的影響是為現實主義文學理論批評奠定了基礎,對文學干預現實、干預社會提供了理論根據。後世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實踐和文學理論批評可以說無不受到孔子功利性的詩學觀、文藝觀理論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