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山人
-
2 # 三眼看不穿
清朝,在入駐中原之處,留得還是傳統小辮子,在後期逐漸演變成為後來的大辮子和腦門開光。
辮子在清朝幾百年間,已成為朝代的代名詞,如江湖人常說的:劍在人在,劍斷人亡。
到清朝末年,很多進步人士已經逐步接受去辮留髮理念,但是傳統遺老,世代受清政府恩惠,骨子裡:生是清政府人,死是清政府鬼。
溥儀作為清政府最後一任皇帝,在遺老們心目中,溥儀就是清政府的代表,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天,如果連溥儀都去辮,那麼就是真的象徵著清政府的滅亡。溥儀不去辮,在遺老們心目中就還有一絲希望,復辟還有可能~
遺老在他們心中其實也抱有其他的一些幻想,只要清王朝還存在,他們就還是王朝大臣,有榮華富貴~
1922年,上海《申報》的一則六字報道引起轟動,這六字報道是什麼內容,那就是:“溥儀昨剃辮子。”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剪除辮子的行為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早些年慈禧曾經說過:“清非中國,辮子不能去。辮子去,中國不亡大清亡。”
溥儀是接受過西方思想的人,在清朝滅亡自己退位的情況下,剪下辮子是順理成章之事。不過這在那些滿清遺老的眼中,實在是不能接受,這是他們精神崇拜的崩塌,大清國沒了,他們的皇帝也剪了辮子,心中的皇帝和心中的復辟希望破滅了,能不痛哭流涕嘛。
想當初,滿清入關之時頒佈了剃髮令,留髮不留頭,由此引發了關內民眾的強烈反抗。而如今滿清末代皇帝也剪下了辮子,滿清遺老會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