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文豪歷史專欄

    一般來說,開槍不瞄準的都是新兵。

    這就是一種考驗,考驗士兵的心理素質,究竟“怕不怕”。

    要是士兵都是閉著眼睛亂射,那就完了,鬼子就知道我方都是新兵,等你子彈全放完了,他們馬上就會撲上來。

    在中國軍閥混戰時期,很多軍閥的士兵端著刺刀衝在最前面,大家都不會彎著腰或者匍匐前進,因為從來都沒有碰到日本鬼子這樣的強大火力和精準的射擊技術。

  • 2 # 瘋狗的輕武

    關於這個說法,我還特意先去查了以下,發現2007年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

    歷史不忍細看》一書中提到了這麼一段

    “我從前住過的房子附近,戰火最為熾熱。那天沒有一隻飛鳥能夠安全越過北京上空,因為所有的槍幾乎都是朝天發射的。攻擊的目標是張勳的公館,位於皇城內運河的旁邊,同我的舊居恰好在一條火線上。射擊約自清晨五時開始,一直持續到中午,然後逐漸減弱,斷斷續續鬧到下午三時。我的房子後面那條衚衕裡,大隊士兵層層排列,用機關槍向張勳公館方面發射成百萬發子彈。兩地距離約一百五十碼,可是中間隔著一道高三十英尺、厚六英尺的皇宮城牆。一發子彈也沒有打著城牆。受害者只是兩英里以外無辜的過路人。”

    這是當年張勳復辟的時候,被段祺瑞討伐圍困時候的場景。但好歹段祺瑞從小站練兵開始就跟著袁世凱混,後來又督辦了北洋陸軍學堂,鎮壓過武昌起義,你說段祺瑞帶的兵連瞄準都不會,誰信啊?

    中國人那時候雖然愚昧,但三點一線還是會用的,你讓個從來沒接觸過弓箭和槍械的人去玩,也肯定是槍械學起來快的多。

    所以,我肯定不會認同近代中國兵開槍都不會瞄準這個說法。但磨洋工肯定是存在的,在清亡以後普遍國人都還沒形成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當年當兵也就是混口飯吃,打完隨身的子彈就撤的現象不算少數。

    但你說不會瞄準...這個說法太過分了。最後丟張圖,1909年的新軍畫報,這不是瞄準是啥?

  • 3 # 不沉的經遠

    但是清軍各部訓練的水平不一,有相當部分清軍僅僅是學了一個皮毛,會用西式槍炮就算學成,並沒有好好訓練士兵的戰術動作。因此這些清軍的射擊水平非常差,有些不會瞄準,有些老遠就開槍射擊,往往戰鬥打了半天,卻沒打中目標。

    造成這種現象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很多清軍的訓練不到位,並不會好好運用手中的武器,因此沒法發揮武器應有的威力。

    另外我們還可以看下甲午戰爭中的船橋裡戰鬥,此戰淮軍下屬的毅軍和盛軍共計2200士兵面對3600敵軍,激戰一天擊退了日軍的進攻,幾倍日軍130人,打傷日軍290人。如果毅軍和盛軍的士兵不會瞄準,顯然不可能取得這個戰果。

    所以雖然有很多清軍確實不會瞄準射擊,但是這不代表所有清軍,問題的描述並不準確。

  • 4 # ZjK東北Ren

    在近代史上,首先我們進入熱兵器時代是比較晚的,清中後期中國的士兵主要火槍以前裝式火槍為主,而當時老式的火槍還沒有現在步槍的準星、標尺等配件,因此步槍發射主要是以大面積殺傷為主,並沒有形成精確射擊。此外近代中國的士兵總體的素質是比較差的,基本沒有經過近代化的正規軍事訓練,抓丁拉夫情況嚴重,軍事訓練難於跟上,因此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射擊習慣,在民國初期黃埔軍校的影像擴大之後,尤其進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之後,隨著軍事思想和訓練的進步,這種情況開始逐步改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開著開著突然速度降到60,怎麼踩油門都沒用,然後突然熄火,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