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誰暖冬季影紫似水浮生
-
2 # 使用者2450218092916
1、上燥下寒體質是否適合艾炙? 上熱下寒可以艾灸。
《靈樞·刺節真邪》:“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後取之而下之。”“上熱下寒,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乃止,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 2、如何施炙,具體穴位哪些? 大敦、行間、太沖、足三里。這裡只是循經考慮,取足厥陰、足太陰 穴,僅供參考。3、“中醫說這種情況很難調理,所以放棄吃藥。”此為謬語。《傷寒論》:“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其中揭示的厥陰病主症“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與你的症狀何其相似!試對照如下: 消渴——口渴,多飲仍不解渴; 氣上撞心——經常打嗝; 心中疼熱——你敘述了“口內燥熱”,病機相同,只是未發展到“胃中灼熱疼痛”而已。顯然都是典型的厥陰病中的上熱表現。聯絡下寒所致的“肚臍怕風,雙膝下涼”,有理由判斷,你這種上熱下寒症狀的實質是厥陰為病。病在厥陰,則肝木失調,心包受邪,相火上炎為熱,心火不能下降為寒,所以有上熱下寒,這是本病的病機。中藥如何治療? 主方:烏梅丸加減。加減要結合辯證,這裡恕不疏方了。你去藥店直接買烏梅丸也當有顯著效果。
看你的症狀,艾灸的穴位有: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太溪穴,艾灸穴位的順序很重要,因為經絡的走向就是有順序的,它們可以直接影響內臟的功能,現代人在平時,就不注意生活節奏,生物鐘被嚴重的打亂了,引起植物神經紊亂,連帶著內分泌失調,等等諸多問題。我們的祖先,已經把經驗和方法都總結出來了,我們只是按照成功的經驗去做,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