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視元年九月病逝,終年七十一歲 。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當時,文武百官多隨駕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恩寵冠絕當朝。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擴充套件資料狄仁傑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被授為汴州判佐,後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推薦,升任幷州都督府法曹。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後改任侍御史。調露元年(679年),狄仁傑改任度支郎中,並加朝散大夫,後隨唐高宗巡幸汾陽宮(在今山西靜樂),充任知頓使。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久視元年九月病逝,終年七十一歲 。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當時,文武百官多隨駕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恩寵冠絕當朝。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擴充套件資料狄仁傑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被授為汴州判佐,後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推薦,升任幷州都督府法曹。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後改任侍御史。調露元年(679年),狄仁傑改任度支郎中,並加朝散大夫,後隨唐高宗巡幸汾陽宮(在今山西靜樂),充任知頓使。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