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是社日節,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這一節日習俗起源很早,是從上古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對土地的崇拜中產生、發展而來的,並在南、北地區形成了不同的傳統節俗文化(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抬頭節)。“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順序從老黃曆上推算,每六十天為一輪,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這六天就叫“戊日”。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是“春社日”,八月初二是“秋社日”。中國歷史上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社會形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愛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物件,稱作"社";而重點祭祀的那個日子,就是"社日"。社字從示從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麼,社就是祭土地。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靈,後來逐漸人格化,叫社會,俗稱土地爺,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稱土地奶奶)。有時,土地神與穀神合祀,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社稷了。春、秋二社相比來看,春社的活動更多一些。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後,而二月二相傳又是土地神的誕辰,所以這一天的享祀也就格外隆重。袁景瀾《吳郡歲華紀勝》記蘇州此俗說:二月二日為土神誕日,城中廟宇各有專祠,牲樂以酬。鄉村土穀神祠,農民亦傢俱壺漿以祝,神釐俗稱田公、田婆,古稱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錢作會,曰社錢。疊鼓祈年,曰社鼓。飲酒治聾,曰社酒。以肉雜調和飯,曰社飯。……田事將興,特祀社以祈農祥。古代享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一般春秋各一,後來則間或有四時致祭的。宋人邱光庭《兼明錄》等書稱:社日一般用戊日,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秋社,大體在春分或秋分前後。漢代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則有春、秋二社。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別,即所謂春祈秋報。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農業豐收,秋社則以收穫報答感謝神明。
社是社日節,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這一節日習俗起源很早,是從上古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對土地的崇拜中產生、發展而來的,並在南、北地區形成了不同的傳統節俗文化(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抬頭節)。“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順序從老黃曆上推算,每六十天為一輪,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這六天就叫“戊日”。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是“春社日”,八月初二是“秋社日”。中國歷史上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社會形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愛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物件,稱作"社";而重點祭祀的那個日子,就是"社日"。社字從示從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麼,社就是祭土地。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靈,後來逐漸人格化,叫社會,俗稱土地爺,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稱土地奶奶)。有時,土地神與穀神合祀,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社稷了。春、秋二社相比來看,春社的活動更多一些。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後,而二月二相傳又是土地神的誕辰,所以這一天的享祀也就格外隆重。袁景瀾《吳郡歲華紀勝》記蘇州此俗說:二月二日為土神誕日,城中廟宇各有專祠,牲樂以酬。鄉村土穀神祠,農民亦傢俱壺漿以祝,神釐俗稱田公、田婆,古稱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錢作會,曰社錢。疊鼓祈年,曰社鼓。飲酒治聾,曰社酒。以肉雜調和飯,曰社飯。……田事將興,特祀社以祈農祥。古代享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一般春秋各一,後來則間或有四時致祭的。宋人邱光庭《兼明錄》等書稱:社日一般用戊日,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秋社,大體在春分或秋分前後。漢代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則有春、秋二社。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別,即所謂春祈秋報。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農業豐收,秋社則以收穫報答感謝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