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理解,因為你被欺負,卻無法反制:心裡想著要讓對方也難受,卻難以達到目的,這種情緒不斷強化就會讓自己一直糾結,形成報復心。想象一下,如果你有能力反擊欺負你的人,讓其快速屈服、認錯,甚至感受比自己更強的痛苦,心裡的不滿和憤怒釋放和解脫了,你還需要報復心幹嗎呢?而且,後來遇到讓你不開心的人,可能會讓你一下子想起之前所有類似的人和事,覺得怎麼又來了?!然後可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弱者體質?
小的時候,一般和父母的安全依附關係,可以讓你感覺到安全,你父母會為你出頭,或者在你受傷的時候安撫你。但是你的親戚應該並沒有很好做到這點,或者你感受不到安慰,所以平息憤怒的擔子就在你身上了,幻想有一天有能力了,一定要出一口惡氣。另外,母愛相對柔軟,面對暴力的時候給人的安全感也是有限的。是這樣嗎?
另外還有一個可能長遠的心理影響,可能是潛意識的:自己無過受氣,可能會覺得要麼這個社會不公平,正義不存在;要麼覺得自己的價值底下,所以不受外界,甚至是親人的保護。這種自怨自艾的心態尤其不可取。
解決方法很簡單。你只要意識到,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果你不理解,推薦借來《基督山伯爵》反覆閱讀,或者看一看電視劇《琅琊榜》。只要可以允許自己暫時放下報復心,不是為了饒恕對方,而為了自己長久好。你不去報復,不意味著人家就得逞或者加分;惡人的報應自然會是有的,只不過不一定需要透過你的手來實現罷了。比如那些罪大惡極的刑事罪犯,並非是受害者的家屬手刃仇人達到報復,大多是公權力的行使。而你放下報復的念頭,就了斷了一件事情,可以把精力放在獎勵自己的未來上。等自己有資源和能力了,你想做的事情自然就容易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你也會感謝當年那個明智的自己。
當然,你也要相信一點:如果對方觸犯了法律,你是有手段讓對方受到應有的法律懲罰的。
很好理解,因為你被欺負,卻無法反制:心裡想著要讓對方也難受,卻難以達到目的,這種情緒不斷強化就會讓自己一直糾結,形成報復心。想象一下,如果你有能力反擊欺負你的人,讓其快速屈服、認錯,甚至感受比自己更強的痛苦,心裡的不滿和憤怒釋放和解脫了,你還需要報復心幹嗎呢?而且,後來遇到讓你不開心的人,可能會讓你一下子想起之前所有類似的人和事,覺得怎麼又來了?!然後可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弱者體質?
小的時候,一般和父母的安全依附關係,可以讓你感覺到安全,你父母會為你出頭,或者在你受傷的時候安撫你。但是你的親戚應該並沒有很好做到這點,或者你感受不到安慰,所以平息憤怒的擔子就在你身上了,幻想有一天有能力了,一定要出一口惡氣。另外,母愛相對柔軟,面對暴力的時候給人的安全感也是有限的。是這樣嗎?
另外還有一個可能長遠的心理影響,可能是潛意識的:自己無過受氣,可能會覺得要麼這個社會不公平,正義不存在;要麼覺得自己的價值底下,所以不受外界,甚至是親人的保護。這種自怨自艾的心態尤其不可取。
解決方法很簡單。你只要意識到,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果你不理解,推薦借來《基督山伯爵》反覆閱讀,或者看一看電視劇《琅琊榜》。只要可以允許自己暫時放下報復心,不是為了饒恕對方,而為了自己長久好。你不去報復,不意味著人家就得逞或者加分;惡人的報應自然會是有的,只不過不一定需要透過你的手來實現罷了。比如那些罪大惡極的刑事罪犯,並非是受害者的家屬手刃仇人達到報復,大多是公權力的行使。而你放下報復的念頭,就了斷了一件事情,可以把精力放在獎勵自己的未來上。等自己有資源和能力了,你想做的事情自然就容易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你也會感謝當年那個明智的自己。
當然,你也要相信一點:如果對方觸犯了法律,你是有手段讓對方受到應有的法律懲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