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叔電影
-
2 # 只發歷史
我是一個資深的歷史愛好者,熱衷於奇奇怪怪的歷史故事。
說起岳飛,我們總會想起那個愛國將領含冤而死的形象,但在我看來,岳飛是找死,死是必然的。這源於岳飛的一個巨大的缺點,政治頭腦低。
說岳飛政治頭腦低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過分高估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一個是過不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
首先,岳飛以為皇帝足夠信任自己,甚至有點肆無忌憚的感覺,在培養岳家軍的時候,完全就是按照私軍的方向培養的,儘管這隻軍隊很強,能夠為大宋擋住金兵,但是這隻力量掌握在岳飛手裡,而不是皇帝手裡,岳飛知道自己忠心皇帝可不知道,而且我並不覺得岳飛有多忠心。
其次,岳飛不懂得隱藏鋒芒,這就有點甄嬛傳裡年羹堯的意思,打了勝仗就看不清楚自己的地位,而岳飛比年羹堯更過分,他竟然建議皇帝立儲,而且還指明立誰,這種聖心獨斷的事情,岳飛明顯是越權了,並且觸及了皇帝的底線,即使手裡有力量能抗衡朝廷,但還是太過鋒芒畢露了。
兩件事綜合起來,把岳飛的缺點暴露無遺,所以才會發生後面岳飛的慘劇。所以真正想要岳飛死的是皇帝,而非秦檜,而根源就在於岳飛自己,否則我想任意一個皇帝都不會在那個時候殺掉岳飛,在皇帝心裡,岳飛的威脅大於金。
-
3 # 背山人雜談
岳飛的缺點就是太剛腹自用,用現在的話就是太沖,不顧及皇帝的龍顏,非要把老皇帝迎回來,此外太愚忠,明知風波亭是秦檜搞的鬼,也要跳進去,當然也是無奈之舉,還有就是沒有政治頭腦,才落下如此慘烈的悲情命運!
-
4 # 苞米餷子
岳飛用現在話說是不懂政治的,對宋高宗而言,大臣工作好壞沒有對皇上的忠心重要。宋高宗好不容易當上皇帝,岳飛整天要把高宗他爹迎回中原復職,這是跟皇上唱反調,皇上找個理由會收拾他,當然宋高忠會找個替死鬼去執行這事。
岳飛是宋朝的抗金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曾帶領岳家軍與金軍進行了數百次的戰鬥,抵禦了金軍的入侵併收復了不少失地。
作為民族英雄的岳飛是值得後人去敬仰的,但是人無完人,岳飛的性格有沒有缺點與不足呢。個人認為,岳飛的性格缺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易衝動,意氣用事
主要體現在:
1.擅自出戰。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王彥、岳飛一軍,被金軍所包圍,因此王彥選擇謹慎出戰。而岳飛年輕氣盛,責備王彥膽怯,率領部下擅自出戰,致部隊在突圍中潰散。
2.乞罷軍職。因趙構置已決之“前議”於不顧,未將劉光世軍撥給岳飛,岳飛胸中積忿,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沒有等到批示下來,只向隨行機密官黃縱略事交代後,就離開建康,回到廬山母墓旁守制了。
之所以說岳飛性格易衝動、意氣用事,原因在於這兩件事所帶的後果都是消極的。第一件事導致其與王彥不和,無法共事。第二件事導致其與趙構君臣之間產生嫌隙。
二、過於剛正,缺少人情味
古代的英雄大多如此,因過於重視自己聲譽、形象而缺少人情味。因其舅父騷擾百姓,擔心連累自己,而將其舅父處死。《三朝北盟會編》卷144,原文引述如下:岳飛以通泰州鎮撫使方退屯於江陰軍。……有百姓訴其舅姚某搔擾。飛白其母。責之曰:”舅所為如此。有累於飛。飛能容。恐軍情與軍法不能容。”母亦苦勸而止。他日,飛與兵官押馬,舅亦同徒……逐舅擒下馬,令王貴張憲捉其手,自取佩刀破其心,然後碎割之歸。白其母。母曰:“我鍾愛此弟,何遽如此。”飛曰:“若一箭或上或下,則飛死矣。為舅所殺,母雖欲一日安,不可得也。所以中鞍鞽者,乃天相飛也。今日不殺舅,他日必為舅所害,故不如殺之。”母意亦解。
當然,上述所謂的性格缺點並不是絕對的,而是需要結合時代與背景才可進行評價的。也許用現代的價值觀去評價歷史人物的性格缺點並不是太合適,學習歷史的目的更多的是需要我們以史為鑑,以便於自己變得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