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容我想想
-
2 # 和牧小青年
天壽山,原名黃土山。明成祖朱棣皇后徐皇后去世後,朱棣派風水先生四處勘察才選定的萬年吉壤。
天壽山山勢連綿,龍脈旺盛,陵墓面南而立,前有明堂,背靠山峰,上抖下緩,山川河流都符合風水師心中所向往的那種龍,砂,水,穴相配合的場景。根據風水術,天壽山是完美的風水寶地。
朱棣經常實地考察後決定天壽山為皇家陵墓,所以十三陵再天壽山是天時地利人和形成的。
明十三陵的地址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內的天壽山南麓。而明十三陵之所以坐落於此,要從明成祖朱棣說起。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就開始為自己選擇修建陵墓的地方,因為他本人篤信風水,因此陵墓的選擇可謂是一波幾折,歷史頗久。相傳,當時朱棣選擇了很多地方,最後因種種原因才選擇了天壽山。據說當年朱棣手下的一位風水大師,最初提議將陵墓修建在一個叫屠家營的地方。但朱棣考慮到自己姓朱,而“朱”和“豬”同音,朱棣認為“豬”一旦進入屠宰場,除了被殺沒有別的結果,所以朱棣馬上否認了這個方案,後來又有人向朱棣提議,選在京西潭柘寺,說這裡是千年古寺,必是一塊風水寶地,朱棣起初也覺得潭柘寺這個地方不錯,但當他親自去潭柘寺檢視一番後決定不在這裡,因為他認為,潭柘寺雖然是千年古寺的所在地,但這裡地形狹隘,山高谷深不利於子孫後代的發展。其後,又選擇在懷柔的羊山腳下,按說“羊”和“豬”應該是相安無事的,可是偏偏在羊山附近有一處叫“狼兒峪”的村子,這“豬”天天水災“狼”身邊,豈不是早晚會出事。後來還有一處則是門頭溝的“燕家臺”,但因為“燕家”與皇帝去世意境的“晏駕”諧音,所以也被否定。
最後朱棣看上了昌平的黃土山這個地方,他在勘察黃土山時發現,這黃土山前面有座村子叫康家墳,西邊是一片橡子林,東邊是一條清澈的幹水河。朱棣認為這裡前有康,左有橡子,右有水,這可是我們朱家的風水寶地,於是就決定將陵墓修建於此,恰巧這一年又是朱棣的五十大壽那一年,所以又將黃土山改名為天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