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皮乾的很2021

    謝謝邀請。個人觀點認為古代衡量國力的主要指標是人口、土地面積、兵甲數量和糧食產量。例如三國時,魏之實力,天下十三州,佔用其九,吳佔三,蜀佔一,從土地面積,人口數量,甲士數量皆數第一,赤壁大敗,很快又武裝起來近幾十萬武裝力量,而蜀巔峰之戰,不過號稱七十萬,被陸遜火燒連營後一蹶不振,從此再無此數量兵馬出現。蜀之北伐,基本舉國之力,而魏僅以雍凉兵馬迎之,蜀之軍糧僅能維持數月,其根因不在於蜀道難運輸,而是產量和人口不足,國力不能支援大軍團長期戰爭。戰國時長平之戰,並不是趙括指揮問題,而是趙國已經傾其所有在與秦軍抗衡,後期舉債向他國求助軍糧不得,所以出戰是死,不出戰也是死,戰死和餓死選一個而已。秦軍卻從巴蜀源源不斷供給,勝敗已分。

  • 2 # 刪繁就簡347

    有國就有防,國無防而不立,民無兵而不安。

    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榮辱、興衰告訴我們:兵者,國之大事,雖百年不可用,但不可一日不備,縱觀中國歷史,凡是國泰民安,必為兵之強國,凡是喪權辱國,必是兵之弱者。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亂不斷,國防一直被各個諸侯國當做頭等大事來看待,國家財政收入的很大比例都投入到了軍隊建設。誰想在諸侯中勝出,必先兵之強人。

    穩定的政局是國防安全的保證,良好的政治是否開明,制度是否進步是固國強兵的根本。

    因此古代比較國與國之間強弱是透過對國防重視的程度來比較的。

  • 3 # 書香弟子

    經濟是基礎,經濟決定上層建築。而上層建築建設不全面,又會反映到社會的各個方面。

    在西漢建立初年,國家社會經濟因連年的戰爭而消耗殆盡,漢初統治管理層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發展經濟輔助於上層建築的政策。

    到漢武帝時期,國家經濟等各方實力都已發展起來了,有了和北方匈奴一較高下的實力了,自然而然就會表現出強硬的姿態。

    說道南牆處,有經濟就有底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種天文現象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