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風幽香

    《憫農》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特別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成為食堂的標語,父母教育孩子節約糧食,珍惜事物的一個案例,也被選入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由老師講解,不可避免的自然要介紹詩人李紳。

    (一)作詩背景

    李紳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他也非常好學,二十多歲就考中了進士,那個時候的他還懷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同情心,看見勞作的農民,有感而發,情真意切,寫下了流傳後世的《憫農》。

    (二)迷失本性

    後來李紳一步步高昇,升至宰相,隨著官職的高升,脫離了底層生活,不僅他的生活奢靡起來,而且官架子也大了起來。“族叔成孫,友人成囚”可見他的無情無義。

    早年的李紳能夠體會百姓的不易,這樣的人進入官場,對於百姓來說應該是好事,但是誰料富貴迷心啊,官越做越大,架子也越來越大,且做事狠毒不留情面,忘記了最開始的抱負。

  • 2 # 小山村的狼哥

    李紳為何會走到人民的對立面?這個問題本來就很幼稚!

    李紳是唐朝的官員,屬於封建地主階級,本身就是老百姓的對立面,至於他的作品,不能完全看做是他的政治態度!詩詞本就是有感而發,再壞的人,也可能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幹一好事,人性使然而已,大部分時候,人還是會在自己的圈子和階層裡生存!在封建社會,階級分隔牢不可破!地主階級壓迫農民,是必然的!也有在史書上,在影視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明君皇帝或某一個大清官為民除害,或者吃碗豆腐腦隨手甩給小攤販一個銀錠,但是本質上,他們不會給攤販免稅,沒有特定的政治需要,也不會給農民減賦!

    因此,作為官僚地主的李紳。可能在某個夏天中午看到農民汗流浹背,有感而發,寫下了千古名篇《憫農》,這種憐憫,只是他一時興起而已!可能到了晚上,同僚的聚會或者其他什麼事,一高興轉頭就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備想換個屏佔比高的手機,不知道買哪個好,有人推薦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