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草民879

    清帝國亡於“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

    孟子曰:“君視民如草芥,民視君如寇仇。”

    晚清思想家龔自珍當年大呼:“亡國滅種的大禍就要臨頭了!”其標誌就是:”官無廉官,吏無能吏,兵無勇士,軍無良將,民無良民,甚至盜無俠盜。”

    曾經是晚清“改良主義”領軍人物梁啟超說:“長期殘忍地壓制人民,使人民變成奴才,讓人民的脊樑已經彎曲,而在面臨外敵入侵、大亂當頭之際,又指望人民在自已面前仍彎著腰當奴才,而在外敵面前直起腰來反抗,這不是白日做夢是什麼?”

    1909年,晚清最後一位柱臣張之洞死前,曾和攝政王載灃有過一次談話。張之洞提醒載灃施政勿激起民變,載灃的回答滿是自信:“不怕,咱有兵在。”載灃走後,張之洞長嘆一聲:“沒想到竟然聽到了這種亡國之音啊!”

    晚清的統治者們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基礎上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他們對大清帝國選擇這條道路充滿自信。

    “百日維新”的理論基礎是康有為的“改良主義”。光緒皇帝對此深信不疑。“百日維新”的參與者當然對康有為的理論充滿自信。

    當年,勢單力薄的革命黨人致力於埋葬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認為這是救中國的唯一途徑。在晚清統治者們的心目中,這是核心利益,不得觸碰!除了既得利益之外,他們對這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國家政權制度充滿自信,就連“改良主義”的領袖康有為也沉醉在“惟我皇上聖明,乃能救中國”的夢幻中。

    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張之洞,同時也是晚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領軍人物。而“改良主義”的領袖康有為所鼓吹的還是尊孔保皇。由此可見,晚清的精英階層依舊對儒學充滿自信。

    武昌起義一聲槍響,諸多自信的清帝國搖搖欲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輛車日常代步,大家覺得10萬左右的遠景S1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