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徐霞客遊記》之《遊天台山日記浙江台州府》有感。讓我們從文字中上溯,一起回顧數百年前,這個行路人的旅行日記,體會他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萬曆四十一年的三月份,徐霞客又一次出發了。這一次他準備去天台山,出門的時候天還有點陰沉沉的,但從寧海西門出來沒多久,天便放晴了。徐霞客開心的寫到:“雲散日朗、人意山光,具有喜態。”
四百多年的時光匆匆逝去,但我們還是奇蹟般的跟他一些共享了這看見Sunny藍天的喜悅心情。古人是抱著怎樣的想法出行的,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毫無疑問都被山川或壯美、或婉約的風姿折服。雨後斜射過來的那一抹金黃,幽碧山色映襯中的清泉,靜謐谷地中的山鵑啼鳴,徐霞客用文字將我們帶入萬里之遙、百載光陰中的天台山。
山險路長,行李不便,徐霞客讓擔夫將重的行李送去國清寺安放,自己則輕裝而行,繼續前行。就像小說和電影中一樣,山中多古寺,而徐霞客的旅程也與寺廟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他在彌陀庵用了午飯,晚上住在天封寺,晨起又到了華頂庵,再往上走了三里來到了太白堂。“明星漫天、日光燁燁”,我們現在也僅能想象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番風景。
徐霞客一路上行,他走過得地方很可能是人類的第一次涉足。絕頂之上,“荒草靡靡,山高而風冽,草上結霜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有山自然要有水才稱得上靈秀,徐霞客循溪行山下,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山谷有深潭,水色澄碧,飛泉自上來注,激盪起清脆的山鳴。天山一碧如黛,身側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海棠、紫荊點綴其中。張目望遠,古寺隱於山中,寺旁古杉林立,有鶴鳴清響,傳聲嘹亮。
“瓊臺”“雙闕”,他找尋著人們口口相傳,卻無一人知其所的山中盛景。說走就走,遇寺止宿,就我們現在看來,徐霞客也應該算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驢友了。現在的我們,可能無法跋涉十數日盡覽一山美景,但能在文字中慢慢欣賞,那也別有一番享受。
讀《徐霞客遊記》之《遊天台山日記浙江台州府》有感。讓我們從文字中上溯,一起回顧數百年前,這個行路人的旅行日記,體會他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萬曆四十一年的三月份,徐霞客又一次出發了。這一次他準備去天台山,出門的時候天還有點陰沉沉的,但從寧海西門出來沒多久,天便放晴了。徐霞客開心的寫到:“雲散日朗、人意山光,具有喜態。”
四百多年的時光匆匆逝去,但我們還是奇蹟般的跟他一些共享了這看見Sunny藍天的喜悅心情。古人是抱著怎樣的想法出行的,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毫無疑問都被山川或壯美、或婉約的風姿折服。雨後斜射過來的那一抹金黃,幽碧山色映襯中的清泉,靜謐谷地中的山鵑啼鳴,徐霞客用文字將我們帶入萬里之遙、百載光陰中的天台山。
山險路長,行李不便,徐霞客讓擔夫將重的行李送去國清寺安放,自己則輕裝而行,繼續前行。就像小說和電影中一樣,山中多古寺,而徐霞客的旅程也與寺廟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他在彌陀庵用了午飯,晚上住在天封寺,晨起又到了華頂庵,再往上走了三里來到了太白堂。“明星漫天、日光燁燁”,我們現在也僅能想象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番風景。
徐霞客一路上行,他走過得地方很可能是人類的第一次涉足。絕頂之上,“荒草靡靡,山高而風冽,草上結霜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有山自然要有水才稱得上靈秀,徐霞客循溪行山下,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山谷有深潭,水色澄碧,飛泉自上來注,激盪起清脆的山鳴。天山一碧如黛,身側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海棠、紫荊點綴其中。張目望遠,古寺隱於山中,寺旁古杉林立,有鶴鳴清響,傳聲嘹亮。
“瓊臺”“雙闕”,他找尋著人們口口相傳,卻無一人知其所的山中盛景。說走就走,遇寺止宿,就我們現在看來,徐霞客也應該算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驢友了。現在的我們,可能無法跋涉十數日盡覽一山美景,但能在文字中慢慢欣賞,那也別有一番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