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云貪嗔痴恨愛慾惡1、一般來說,是貪嗔痴疑慢邪見六種不善心所,因為是根本煩惱,為諸隨煩惱所依2、恨是隨煩惱,嗔心所分位差別出來的不善心所3、愛在佛教中是執取之意,相當於貪4、欲不屬於善或者不善心所,是別境心所5、惡在佛教裡一般不是指不好的意思,並非與善相對,而是追悔的意思所以,這些不適合並列一塊兒說痴為求不得痴不是求不得的意思,在佛教裡,是有準確的定義的:痴,於諸理事迷,清靜智慧心暗為性,能礙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成唯識論》)生活中常常心思太重,面對煩惱與不滿難以排遣,容易陷入苦求不得而愈加痛苦的境地。特別羨慕過得雲淡風輕,寵辱不驚,拿起放下很容易的人。如何才能做到呢?如何才能做到?總的來說是1、認識苦空無我等緣起空性之理2、減少自己執取心,因為煩惱妄想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它的執取;一旦執取了,煩惱就無法雲淡風輕,來去如風,而是會與自己產生交織,讓心深深陷入痛苦,那麼也沒法做到寵辱不驚,所以一切煩惱都源自執取,或者說我執。怎麼對付我執呢?1、對付我執的方法就是修觀禪2、修觀是建立在止禪的功夫上3、止禪是建立在戒律的功夫上所以,佛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而戒律是建立在培植福報懺悔業障的功夫上,所以前期的集聚資糧尤為重要
佛家有云貪嗔痴恨愛慾惡1、一般來說,是貪嗔痴疑慢邪見六種不善心所,因為是根本煩惱,為諸隨煩惱所依2、恨是隨煩惱,嗔心所分位差別出來的不善心所3、愛在佛教中是執取之意,相當於貪4、欲不屬於善或者不善心所,是別境心所5、惡在佛教裡一般不是指不好的意思,並非與善相對,而是追悔的意思所以,這些不適合並列一塊兒說痴為求不得痴不是求不得的意思,在佛教裡,是有準確的定義的:痴,於諸理事迷,清靜智慧心暗為性,能礙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成唯識論》)生活中常常心思太重,面對煩惱與不滿難以排遣,容易陷入苦求不得而愈加痛苦的境地。特別羨慕過得雲淡風輕,寵辱不驚,拿起放下很容易的人。如何才能做到呢?如何才能做到?總的來說是1、認識苦空無我等緣起空性之理2、減少自己執取心,因為煩惱妄想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它的執取;一旦執取了,煩惱就無法雲淡風輕,來去如風,而是會與自己產生交織,讓心深深陷入痛苦,那麼也沒法做到寵辱不驚,所以一切煩惱都源自執取,或者說我執。怎麼對付我執呢?1、對付我執的方法就是修觀禪2、修觀是建立在止禪的功夫上3、止禪是建立在戒律的功夫上所以,佛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而戒律是建立在培植福報懺悔業障的功夫上,所以前期的集聚資糧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