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亮不睡你別睡

    首先古代體現友誼的詩當然不只有送別詩,但送別詩在古詩中確實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這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古代交通非常不便,路上也指不定有諸多兇險,很多時候真的是“今日一別,便是永別”,而所謂的友誼無疑在此時此刻發酵到了最高潮。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那份酸楚不捨確實感人肺腑。

    第二,說是送別詩,但其實想要表達的情感是醞釀已久的。在封建社會中,人們的生活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家族觀念很深。通常情況下,人們都不願離開自己的家園,同時也很少有出遠門的必要。所以,如果背井離鄉通常都是避難、尋找出路(被貶、調官都可屬於此類)。在這樣的送別場景下,筆下所蘊含的情緒其實非常複雜,但最後通通以此為契機抒發了出來。

    第三,隨著詩歌的發展,送別詩漸漸地成了一種詩人慣用的體裁,就像山水詩、邊塞詩、懷古詩一樣。在送別前、送別時、送別後提筆詠詩也就成了詩人的一種雅興。

    對此,曹道衡先生曾有所闡明:“古代的交通極端不便利,長途旅行,往往窮年累月,而且由於交通工具落後,再加上封建時代的治安很少保障,旅途常常有危險。因此,在古人心目中,幾百裡,一千里就是極大的距離了。從自然條件來說,古人的特別重視別,也正是上述原因之故。當然,除了古代交通不便之外,社會的條件更是一個主要的因素。在封建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是建立在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然經濟的基礎上的。不論社會的和生產的鬥爭也總是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來進行。離開了自己的家庭和親友,當然在一系列問題上失去支援而感到軟弱無力。再加上在家長制的封建社會中家族觀念也特別深,因此人們也總是願意長期與親族團聚在一起而不願分開。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確實也很少有出門的需要。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而地主也不願輕易離開自己的莊園。尤其是社會中下層的人物,要是背井離鄉總是有著不得已的原因,或者是躲避什麼災難,或者是為了尋找衣食或出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飛機放行師是做什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