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宋仁宗,都是因為一些小事。
一、仁宗寵幸一位張美人,想為伯父張堯佐請一個宣徽使的位置,仁宗敕命都下了,被包拯帶頭反對,仁宗沒轍,撤回敕命,回去把張妃訓了一通,但包拯什麼事兒都沒有。還有一次,包拯奏事,仁宗沒耐心聽,轉身要走,包拯直接上去拽住袖子,仁宗沒轍,站著聽完。
二、有一回仁宗急衝衝去一位妃子那裡,一到就要水喝,妃子很奇怪,問來的路上太監、宮女們沒有伺候仁宗喝茶嗎,仁宗告訴她,他看見太監、宮女並未備茶,如果討要,他們恐怕都要因為疏忽大意被總管責罰,所以忍住沒說。
三、一日,仁宗工作至深夜,想吃夜宵,很想來一碗羊肉湯,轉念一想,覺得太過奢侈,此例一開,往後就剎不住了,遂作罷。
四、一日仁宗吃飯,咬到一粒沙子,按照慣例,這位煮飯的廚役要去大理寺受刑,仁宗覺得不至於,就沒聲張,還特意囑咐身邊的宮女不要說出去。
五、仁宗年輕時,劉後垂簾聽政,程琳為了巴結劉後,特獻《武后臨朝圖》,何其僭越,仁宗親政後,有人拿這件事來說,仁宗覺得程琳“有才氣,能斷大事”,反而提拔了他。
六、仁宗非常討厭深文周納,即羅織材料,陷人罪行的行為,有四川舉子作了首詩,被當成反賊拿至京城,仁宗也赦免了,而且他若發現獄官有失察致人冤獄者,永生不復再用。
七、一次,開封城內熱鬧非凡。仁宗問宮人何處如此喧鬧,宮人據實已告,還多了句嘴,說不似宮裡這般冷清。仁宗說了句話,宮裡冷清,宮外才如此熱鬧,宮裡熱鬧,宮外就要冷清嘍。
仁宗朝,不僅有慶曆新政,還有包拯、寇準、范仲淹、歐陽修等一眾名臣,仁宗識人用人,要歸功於他的雅量和仁厚。有仁君,國之幸也。
喜歡宋仁宗,都是因為一些小事。
一、仁宗寵幸一位張美人,想為伯父張堯佐請一個宣徽使的位置,仁宗敕命都下了,被包拯帶頭反對,仁宗沒轍,撤回敕命,回去把張妃訓了一通,但包拯什麼事兒都沒有。還有一次,包拯奏事,仁宗沒耐心聽,轉身要走,包拯直接上去拽住袖子,仁宗沒轍,站著聽完。
二、有一回仁宗急衝衝去一位妃子那裡,一到就要水喝,妃子很奇怪,問來的路上太監、宮女們沒有伺候仁宗喝茶嗎,仁宗告訴她,他看見太監、宮女並未備茶,如果討要,他們恐怕都要因為疏忽大意被總管責罰,所以忍住沒說。
三、一日,仁宗工作至深夜,想吃夜宵,很想來一碗羊肉湯,轉念一想,覺得太過奢侈,此例一開,往後就剎不住了,遂作罷。
四、一日仁宗吃飯,咬到一粒沙子,按照慣例,這位煮飯的廚役要去大理寺受刑,仁宗覺得不至於,就沒聲張,還特意囑咐身邊的宮女不要說出去。
五、仁宗年輕時,劉後垂簾聽政,程琳為了巴結劉後,特獻《武后臨朝圖》,何其僭越,仁宗親政後,有人拿這件事來說,仁宗覺得程琳“有才氣,能斷大事”,反而提拔了他。
六、仁宗非常討厭深文周納,即羅織材料,陷人罪行的行為,有四川舉子作了首詩,被當成反賊拿至京城,仁宗也赦免了,而且他若發現獄官有失察致人冤獄者,永生不復再用。
七、一次,開封城內熱鬧非凡。仁宗問宮人何處如此喧鬧,宮人據實已告,還多了句嘴,說不似宮裡這般冷清。仁宗說了句話,宮裡冷清,宮外才如此熱鬧,宮裡熱鬧,宮外就要冷清嘍。
仁宗朝,不僅有慶曆新政,還有包拯、寇準、范仲淹、歐陽修等一眾名臣,仁宗識人用人,要歸功於他的雅量和仁厚。有仁君,國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