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風浩蕩
-
2 # 異界紅蠶石
行為和語言都是思想的外化表現。這種東西卻會輕而易舉的透過言談舉止,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別人,因為我們太過於在乎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就變成了,別人口中的自己,其實有時候我們可以試著調節,或者轉移注意力……
-
3 # 何處是家鄉
當我們遇到複雜問題,自己對該問題沒有認知,不知道如何解決時,最容易被別人的意見影響自我的認知,甚至影響到決策,這是正常的。
舉例說明好理解一些,比如坐車遇到老年人該不該讓座的問題。這類問題一般沒有標準答案,思考角度可以有很多,每一個角度都能有基於某種考慮得出的結果。“讓”,可以基於傳統尊老愛幼習俗,也可以基於自信自己是強者心態照顧弱勢群體;“不讓”,可以基於工作很勞累,一天的艱難誰又照顧過自己,讓座常常連最基本的感謝都得不到,彷彿他們因為年歲就理所應當;“可讓可不讓”,就看自己當時體力情況,太累了就不讓,不太累讓了也無妨。
假如類似問題不知對錯,先找立場,有了基礎,再縱深思考下去,可能更容易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你真有意思。
只有活人才是可變的,才是可被影響的。無法影響的人,那是死人。
思考本身就是基於對外界資訊的收納、篩選、歸納、總結而成的決策過程,資訊源越廣泛,思考空間越大,決策就會越趨向本身就是一體的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