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77671246998

    唐太宗認為,如不廣開言路、察納雅言,“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 唐太宗宣稱:“君暗臣諛,危亡不遠;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盡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鼓勵臣僚共相切磋。

    貞觀年間,特別是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這一兼聽納下的思想和行動,造成了諫諍蔚然成風、君臣共商國是的良好風氣,是“貞觀之治”中最引人矚目的重要方面。唐太宗也因而成為一個從善如流、雄才大略的帝王君主。唐太宗宣稱:“君暗臣諛,危亡不遠;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盡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各宜務盡忠讜,匡救朕惡,終不以直言忤意,輒相責怒。”

    1. 從制度上保證廣開言路

    如健全封駁制度、反對盲目順旨施行、重視諫官作用,特別是詔令宰相入閣商議軍國大事時,必須使諫官隨入列席,以便他們對軍國大政充分發表意見。

    2. 察納與思考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黏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也就是說,對於臣僚上書奏事,唐太宗都會貼到臥室的牆壁上,出入時看看想想。之所以要這麼孜孜不倦,是想把臣下的想法都弄清楚。甚至一想到治國大事,有時要到三更以後才睡覺。

    3. 獎勵

    太宗說,“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暫忘,故設宴為樂。”仍賜絹有差。

    他獎勵為國勞思竭慮的臣屬,設宴共享歡樂。還給每人賞賜了數量不等的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鋪地蜈蚣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