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義:
1、正,不偏斜。《說文》:是,直也。
2、對的,正確的。《淮南子·脩務》:立是廢非。
3、此,這。《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贊同; 認為正確; 肯定。清· 劉開《問說》: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今義:
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處。
2、表示答應的詞:~,我知道。
3、聯絡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4、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石頭的。
5、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後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
擴充套件資料
組詞:
1、但是[dàn shì] 用在後半句話裡表示轉折,往往與“雖然、儘管”等呼應。
2、就是[jiù shì]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
3、正是[zhèng shì] 就是。
4、總是[zǒng shì] 永遠地;無例外地。
5、只是[zhǐ shì] 僅僅是;不過是。
6、要是[yào shi] 如果;如果是。
7、不是[bù shì] 對判斷詞“是”的否定。
8、可是[kě shì] 表示轉折,前面常常有“雖然”之類表示讓步的連詞呼應。
9、是非[shì fēi] 正確的和錯誤的。
10、於是[yú shì] 連詞。表示後一事接著前一事,有時表示因果關係。
11、若是[ruò shì] 如果;如果是。
12、是否[shì fǒu] 是不是。
古義:
1、正,不偏斜。《說文》:是,直也。
2、對的,正確的。《淮南子·脩務》:立是廢非。
3、此,這。《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贊同; 認為正確; 肯定。清· 劉開《問說》: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今義:
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處。
2、表示答應的詞:~,我知道。
3、聯絡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4、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石頭的。
5、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後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
擴充套件資料
組詞:
1、但是[dàn shì] 用在後半句話裡表示轉折,往往與“雖然、儘管”等呼應。
2、就是[jiù shì]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
3、正是[zhèng shì] 就是。
4、總是[zǒng shì] 永遠地;無例外地。
5、只是[zhǐ shì] 僅僅是;不過是。
6、要是[yào shi] 如果;如果是。
7、不是[bù shì] 對判斷詞“是”的否定。
8、可是[kě shì] 表示轉折,前面常常有“雖然”之類表示讓步的連詞呼應。
9、是非[shì fēi] 正確的和錯誤的。
10、於是[yú shì] 連詞。表示後一事接著前一事,有時表示因果關係。
11、若是[ruò shì] 如果;如果是。
12、是否[shì fǒu] 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