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綰書閣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序》中曾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由此可見,元曲的文學地位還是很高的,可是縱觀前朝文學,名家頗多,歷史上留名者不勝凡幾,唯元曲知名者甚少,只有四大家被人熟知,還頗有爭議,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因素促成。

    1.元朝統治時間短暫,元曲發展時間有限

    元朝歷史從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為止,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前後共計98年。相比於盛唐289年,宋朝319年,區區的98年實在太過短暫,元曲作家也不過更迭兩代,根本不能持續發展。

    2.知識分子處境艱難,心態多放任自己隱跡江湖。

    謝枋得在《疊山集》中記錄當時的知識分子地位“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知識分子長期處於這樣歧視的生活環境下,心態嚮往隱逸,無心創作,便是創作也只是大多為謀生,在當時的背景下,部分文人為求安穩,也不願署名。

    3.內容為民間文學,非傳統正統文學,不被政府收錄

    “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託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這是王國維對元曲的評價,的確,元曲為敘事性文學,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包括參軍,公案等型別,諷刺和揭露社會現實,與明清後期倡導的儒家正統文學有出入,不被政府認可和編著,只能由元曲愛好者口口相傳,抄錄流傳,宣傳和發展困難。

    元末明初賈仲明《錄鬼簿續編》中記載雜劇作家約200人,作品近600種,現存作品162種,可見,明初隕落的作品就過大半。而今,隋樹森輯錄《金元散曲》中記錄小令3800多首,套數400多套。與之相比,李白一人存詩就有1000多首,更不說唐朝還有杜甫等名家,元曲在今天的傳播狀況令人堪憂。

  • 2 # 老衲侃春秋

    這個問題你迷糊吧,一看題目,我也迷糊。後來一想,突然腦洞大開。原因在這裡,元朝統治時間太短!

    你想想,唐朝統治,宋朝,都300年左右,所以,詩人,詞人一大把。元朝呢?統治不過80年左右,驚鴻一瞥,文學藝術家還沒有出名呢,換了朝代了。比方說,施耐庵正在寫《水滸傳》,還沒有寫完呢,已經到了明朝了。吳承恩也是,《西遊記》寫了一半,明朝建立了,你說元朝虧不虧。好容易養個孩子,要成年了,送人了,也不是甘心情願的送人了,是讓人搶了。

    其實元朝文化還是有成就的。元曲大家都熟識,還有元雜劇,達到一個高峰。什麼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還有王實甫(?),反正一大串名家。

    元朝以後,明清繼承了他的傳統,一種新的文學形式開始流行,那就是各種小說。什麼《四大名著》,三言兩刻,《金瓶梅》,各種演義,林林總總,太多了。

    書法家趙孟頫也是很有名的。

    青花瓷也是元朝的成就吧。

    能記得起來的,就這些了。反正成就也不小,就是時間短的原因。

  • 3 # 鳳兮空靈

    前面有朋友說,元曲名家少主要是元朝存在的時間短,我覺得這位朋友說的很有道理。除了元存在時間短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一是統治殘暴,整體文化程度最高的漢人被打壓,惶惶不可終日,連生存都困難,哪裡還有心思去搞文學創作呢!二是統治者視讀書人為洪水猛獸,儒者地位低,儒者受到嚴重打壓。知識分子被稱為臭老九,就起源於元代。

    元代統治者把人職業進行等級分類為10級:一是官;二是吏;三是佛教僧侶;四是道教道士;五是醫生;六是工(工程技術人員);七是匠人;八是娼妓;九是儒(知識分子);十是乞丐。

    知識分子,竟然比娼妓都不如,你說文化還怎麼發達起來?

    說白了,文學這個東西,還是要盛世才會得到大發展的。在我心目中,元代就不能算盛世。

  • 4 # 段明珠隸書

    元曲是繼唐唐詩宋詞之後,又興起的一種文學形式。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義。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大家知道元朝雖說統治八十多年,但那時祖國彊土是最大的。連年的戰爭,民不聊生!誰還有興趣去寫,去創作?這樣導制元朝興起的詩人很少。但元曲也有它的鼎時期。也湧現出象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等許多著名元曲家。也有象《竇娥冤》這樣的名作!今呈上我寫的隸書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供大家欣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43的腳穿42的鞋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