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眼睛印象
-
2 # 善淺
我首先想到袁隆平。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們只有滿足了最低的生理需求,果腹,才能夠創造更好層次的東西,慢慢鑄造好的生活。袁隆平作為雜交水稻之父,兢兢業業一輩子讓人民遠離飢餓,吃上好的糧食,對國家有很大幫助。
我首先想到袁隆平。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們只有滿足了最低的生理需求,果腹,才能夠創造更好層次的東西,慢慢鑄造好的生活。袁隆平作為雜交水稻之父,兢兢業業一輩子讓人民遠離飢餓,吃上好的糧食,對國家有很大幫助。
現在年輕人不大會理解“苦日子”、吃不上飯等事情,而在50年代末至中國改革開放前,吃不上飯可是全民記憶。嚴重自然災害年代就不說了,就我能記事70年代初,一個生產隊十幾號人擔著籮筐到別地借谷的事,至今仍記憶猶新。你說現在誰能去到別人家裡,說是要借幾斤米,多難堪啊,而那時候就是這樣,在飢餓面前真沒有尊嚴啊。
全華人民能夠吃上飽飯得是雜交水稻發明推廣之後了,當然,那時候也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好政策,而這個雜交水稻的發明者就是袁隆平,人稱當代神農。一粒種子改變國運,華人民從此告別飢餓,神一樣的功德!
與現今功成名就不同,早先的袁隆平並不受人待見。1953年8月,23歲的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農學系畢業,來到湖南省偏遠落後的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文革初期,“黑五類”,“現行反革命”……,那個年月裡最觸目驚心的罪名一一加在了袁隆平的身上,實驗的罈罈罐罐被砸爛,他的雜交水稻的研究也跟著他一樣岌岌可危……。
“然而,就在他以為在劫難逃的時候,一紙來自遠方的“神秘”函文,卻赦免了他!,不但分配給他專門的土地搞實驗,省裡還撥下專款支援他做研究……,在那個政治運動熱浪灼人的時候,一股力量把他推到了一片清涼之地,專心做他的雜交水稻……”。
後來的事地球人都知道,雜交水稻研究成功。他的貢獻即改變國運,也改變了全世界的糧食生產和供給。
但這個老頭兒是個勞累命,如今87歲,仍工作在田間地頭,慈祥的笑容背後憂國憂民情懷依舊。官方給的榮譽,中國的,全世界,真有點數不過來。單在中國十億農民心中的口碑,就能使當今任何娛樂明星黯然失色。
這個老頭兒值得大家記住。真心祝願袁老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