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初地模樣
-
2 # 鳴王1
首先,對“佛系”做一個認識。百度百科如下:
1.佛系,網路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態度。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路。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學生”“佛系購物”“佛繫戀愛”“佛系飲食”等一系列的詞語。
2.佛系,網路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可以發現,所謂“佛系”與佛教文化並無多少具體聯絡,只是都有一種類似的“看淡”的態度。而且隨著衍生詞增多,具體含義也有差異,不過基本含義相同: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其次,這類現象主要出現在90後這一群體,他們有的初入社會,有的處於大學期間。初入社會,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為他們應對壓力的選擇之一;而在校大學生則是出於對未來的迷茫或是滿足於衣食無憂的現狀而“無所求了”(或有交叉)。兩者都有對自己的慰藉和調侃之意,也有理想缺失之嫌。
相比“喪文化”,“佛系”更健康點,但也少了些進取。“佛系”太將就,雖然可能只是短時間內的狀態,但卻是在我們最好的最應該努力的年齡,這未免可惜。
在我看來,悲傷痛苦時佛系可緩一時,但積極向上、努力奮鬥才是良方。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當奮勇向前共闖大千世界。
應不應該要靠自己去體會,佛學也是流傳了幾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多看看佛經吧,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和迷信的眼光去看它,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驗證,把自己的心胸和格局開啟。可以看看郭繼承老師講的國學,像《了凡四訓》,怎麼把握自己的命運,裡面有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東西,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