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日本古代戰爭的都知道,日本人是不用盾的,那麼原因是什麼呢?日古代的主力兵種基本是足輕,也就是長槍兵,但從來沒有出現過拿著盾牌的,世界古代戰爭史中,羅馬的盾牌方陣,中國的普通刀盾手,歐洲的劍盾兵,盾牌都是古代戰爭缺一不可的武器。那麼日本人是怎麼想的呢?
回覆列表
-
1 # 沉睡者1
-
2 # 北京不冷東京熱
主要和日本的資源、日本武士的常備武器、以及日本人對盾牌的理解相關。
看日本NHK的大河劇,你可以看到很多武士手持的武器很多都是雙手握住的武器,比如薙刀、長槍、日本刀等,有的還要騎在馬上,這樣就沒有多餘的手再去拿一個盾牌。
這是一個管窺窺豹的表象。但其實,日本的歷史上當然也出現過盾牌。比如,京都附近的奈良縣在公園3世紀至4世紀的遺蹟中也出土了木製盾牌。到了5世紀左右,更高一級防護的鐵製盾牌在日本出現,後來還出現了皮革製作或者石制(雖然笨重不堪)。但這些盾牌出土的地點不是什麼軍舍,而是多在古墳或宮殿的大門附近,這就有意思了。中國武將的盾牌多是用來防身,人手一個,用在戰場上,而日本的盾牌則是用在祛除惡靈的祭祀或象徵性守衛上,更多是一種儀式。
不過,到了平安時代和室町時代,日本的盾終於出現在了武將手腕上。不過你一看可能會吃一驚。因為這些盾牌,都像一個護手腕的鐵板一樣,戴在手上,而不是手持。
那麼為什麼日本製造盾牌不多呢,這除了和日本武士的武器相關之外,還跟日本的資源相關。
日本是一個資源小國,鐵礦在日本古代更是難尋,沒有那麼多資源去製造盾牌,不像中國地大物博,這就是日本人基於自身資源情況的一種“妥協”。
因為沒有盾牌,所以日本武士更多是近身戰,一把日本刀,貼身肉搏,激烈血腥,這也塑造出了武士道的一種殘虐特質。
日本有盾牌,在彌生、古墳,飛鳥,平安時代時期有過單手盾,隨著時代變遷到平安時代晚期,源、平合戰時期單兵長柄武器開始盛行,單兵用的單手盾消失了。但盾牌並末完全消失,只是不大規模裝備單兵用的單手盾。擺在陣前抵檔流箭的大型木製防禦盾一直存在,隨著火器大量裝備又演生出稱為“竹束”以成捆竹扎製成的防禦盾牌。為提高鐵炮足輕在對射時生存能力,戰國後期出現一種專門用於鐵炮足輕坐射時防禦軀幹的金屬盾牌,盾牌上沿是倒“V”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