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onflicting

    這得從中國農村寫的家神說起,在祖宗牌位的下方,有個土地神的位置,謂之:鎮宅中宮之位,何也?金木水火土,土為中宮。橫批:金玉滿堂,上聯:土能生萬物;下聯:地可發千金。封建社會地址賺到錢,首先是置辦田地,然後才是修建房屋,放高利貸是排在末位的。後來,從商品經濟到市場經濟,以及如今發展出知識經濟、資訊經濟。市場交易的產生源於資源的稀缺性,就如Sunny和空氣是人人共享,無需交換的東西,而城市住宅市場不僅在經濟層面具有稀缺性,更為重要的是依託房產帶來的社會權益,比如:戶籍落戶帶來的子女入學、失業救濟等市民待遇。雖然,極少數地區推出了租購同權,聽起來很美好。就拿子教育女來說,在有限的交易資源下,無論怎麼租購同權,總得有個優先排序吧,還了數十萬,上百萬購置房產,還著房貸的家庭子女,跟你一個月花幾百塊,一兩千塊租房家庭的子女一樣的優先排序,大家覺得可能嗎?公平嗎?

    除了房產的社會權益外,眾所周知的保值增值效應無需多言。恆大等全國地產三千,每月吸金數百億,這是行業發展成熟的必然現象,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公眾不必慌張,出現類似俄羅斯那樣的行業寡頭,政府的宏觀調控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工具箱選擇更多,而且國家反壟斷法的實施將促進市場良性競爭,增進社會福利。為了推進地產市場供給側改革,當局已經在逐步打破城市住宅用地供給由地方政府壟斷的局面,允許國企,甚至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同時嚴控別墅類低容積率地產審批,增加中低需求者購房戶型供給。透過發展實業,發展新經濟,培育新稅源,降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路徑依賴,才是根治高房價難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有恆產者有恆心的古訓依然沒有過時,只是產的外延擴大了。各類資產配置,地產,證券,保險,智慧財產權、知識技能都是產的儲備的形式,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房價高企的時代,給很多進城打拼的青年很大的壓力,抓住青春時機,奮力拼搏,做強自己,才能不畏前程,你自己強起來了,擁有自己的房產並不是一件奢望。當然,在技術層面,得學會理財,積累錢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豐富一些理財知識並實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瓜不能和什麼食物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