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悅心靈魂
-
2 # 米果520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三十年代的中國,大部分地區因為戰亂變得千瘡百孔,民不聊生。但在作者的筆下,處在“湘西邊境”的“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依然是那麼安詳、和諧。青翠的山、碧綠的水,悠悠來往的船隻,還有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們,一起構成了一塊充溢著自然之美的“桃花源”。
在小說中,作者就創造了一個非常優美的、情景交融如詩的意境,訴說了一個美麗而又悽婉的愛情故事。小說開篇就把邊城茶峒的秀美圖畫和邊城人的淳樸善良相融合:湘西有一個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小溪流下去,繞山阻流,……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清澈見底的溪水繞著山石,繞著茶峒,在大石細沙間靜靜地流著,她以自己獨特的美,裝飾了茶峒的風光山色,也浸潤陶冶著這裡的人們。
主人公翠翠就是在這自然美的孕育陶冶下成長起來的。她像溪水一樣清澈透明,像山間翠綠的山竹,又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她是那麼單純、美麗、善良、聰慧。翠翠秉承了像自然一樣清新純潔的種種美好品質,又有未經世故的少女的天真聰慧所展示出的一種自然不可企及的魅力。這魅力在靈秀的湘西邊陲吸引著各種人:她是老船伕心中的希望,是船總的兩個兒子心中的光芒,還是溪邊勤勞的擺渡人。翠翠如自然的化身,和自然融為了一體,似乎很難分清楚這種清新純潔的自然美是屬於湘西的,還是屬於翠翠的。
小說中作者把自然景物與人物緊密相連,美景是他小說中不可缺少的描寫成分,自然美中烘托出人性之美。在靈秀的湘西邊陲為背景的前提下,《邊城》正是透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純真愛情、祖孫之間的真摯親情、鄰里之間的善良互愛來表現人性之美的。
美學上極有見地的沈從文筆下,對“翠翠”這一藝術形象,寄託了他的審美理想。清純可愛的翠翠。她濃縮了人性最純美的形態以及對於自由的追求,彰顯了沈從文對於生命徹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愛。沈從文所刻畫的翠翠,以人性的善良與純樸閃爍著耀眼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