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離子

    也先征服女真,攻伐北韓,可謂將瓦剌蒙古又推向一次高峰。

    也先以明朝斷絕與其貿易為由進犯大明,並攻破當時邊陲重鎮大同,守將戰死。

    大同乃北京西部門戶,為何沒有用長城將其守好,原因是:

    明城牆在也先攻打大同時,也就是1449年7月,還沒修建完畢。而英宗皇帝之前的所有大明皇帝,對長城的依賴是非常小的,因為他們都會選擇一個方式解決:

    御駕親征。

    所以,明英宗在瓦剌攻破大同時也選擇了御駕親征,只不過這次出了個王振,累死三軍,將明朝多年的精銳在土木堡幾乎損失殆盡。好在有于謙力挽狂瀾,守住北京,不然大明真可能成了另一個北宋。

    所以也先侵犯大明長城沒有起到作用的原因是:

    1.長城當時沒有修建完畢,不具備完美防禦條件。

    2.明初的幾任皇帝都太猛,信奉的是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可沒曾想皇位卻給了朱祁鎮這麼一個弱雞皇帝。

  • 2 # 德全不畏

    明朝時期,塞北的蒙古人科技已經很先進了。成吉思汗西征時,就使用大量的火藥武器和各種攻城器械,也先時期蒙古人當然也會使用。歐洲人使用火藥武器,就是跟西征的蒙古人學會的。

    所以明朝花了不小的功夫修長城,結果還是擋不住也先的進攻。

  • 3 # 清風徐來清清揚

    1.朝中掌權的大臣的無能或不重視邊備,致使邊關軍備不整,未能選拔有才能的將領鎮守,整頓軍紀,所以容易被攻破,土木堡之變也是王振這個無能太監造成的,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像嘉靖時期,嚴嵩主政,結黨營私,不重視邊備,致使北京多次預警和兵臨城下,而張居正主政時期,重視國防,選拔有才能的人鎮守邊關,例如隆慶萬曆年間在薊鎮鎮守的戚繼光將軍,十六年防線固若金湯,蒙古打都不敢來打,而在戚繼光之前,薊鎮每兩三年就會陣亡個總兵或參將的高階將領。

    2.長城是個依託,只是更利於防禦,可能100個人能防禦500或1000個人,但長城並不是萬能的,長城防線那麼長,每一段配備的兵力不多,而也先可以集中兵力,攻擊一點,如果沒有名將統兵,料敵於先,長城還是可能會攻破的。

    3.也先還是很有才能的,他統一了蒙古瓦剌部,他在時,瓦剌部落達到極盛,蒙古本就善騎射,攻破邊關後,能快速深入內地,北京也多次兵臨城下。

  • 4 # 路上150459148

    這個提問不太專業吧,把上下歷史混淆在一起了。費盡心意修萬里長城應該不只是防匈奴(看史料知當時匈奴並不是很強,沒必要費這神),應該與始皇帝這個帝號更有關。秦始皇祖先給周祖先開車,按上古禮制,只有周的祖先可稱皇,所以周七百多年也不敢稱皇,但時勢造英雄,遇秦始皇高遠,作為司機後代卻又敬畏禮制和周的祖先,所以防萬一不惜血本修長城,還焚書殺傳承歷史的知識分子,就是想固定其皇位。一一這些權當說笑,屬笑談,相信歷史總有真相的一天。其實作為華夏民族的後裔,應該有充足的理由為祖先驕傲。看史籍時有種感覺,少看明清以來的磚家論古,不看還明白,看了就糊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首歌中有一句歌詞是“眼淚只是剛好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