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邾

    清代對宗室參加科舉態度是不斷變化的,此僅就光緒朝《清會典事例》相關史料說明。

    早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皇帝認為科舉本意是選舉天下人才,那麼作為天潢貴胄的宗室子弟,更應該是人才濟濟,加上宗室人員不斷增多,很多宗室成員面臨無爵可襲的情況,所以詔令:

    “除已授爵秩人員外,閒散子姓,素無職業,誠恐進取之途未闢,致向學之意漸隳,嗣後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學屬文,奮志科目,應令與滿洲諸生一體應試,編號取中。”

    也就是說,對於沒有職業和爵位的閒散宗室子弟,可以和滿洲生員一樣,參加科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康熙帝又認為,對宗室子弟屢次加恩,並不缺少做官的機會,“宗室朕數加恩,何患無官?”所以又罷停了宗室科舉,前後僅三年,也就是相當於一科的時間。

    乾隆時期,又恢復了宗室參與科舉,只是單獨進行,不再與滿洲生員一起,如乾隆七年(1742),“合試左右兩翼宗學生,選拔佳卷,準做進士。”也就是說直接在宗學考試,考試成績優秀者可以直接成為進士。

    乾隆十七年(1752)詔令:

    “宗室等不應鄉會試,皇祖、皇考均有明旨,嗣後因條奏,復令宗室等應鄉會試,彼時宗人府總理事務王大臣並未宣告,草率照復,實屬錯誤。嗣後仍遵皇祖、皇考原降諭旨,將宗室等鄉會試及選庶吉士之例,永行禁止。”

    這樣,乾隆以遵祖訓、宗人府失職為由,再次罷停了宗室科舉。這裡也可以看出清代“以孝治天下”的政綱。

    乾隆帝

    嘉慶四年(1799),嘉慶帝認為乾隆罷停科舉的原因是要求宗室“嫻習騎射,以存滿洲舊俗,恐其專攻文藝,沾染漢人習氣,轉致弓馬生疏”,但是罷停科舉之後,“騎射亦未能精熟”,再加上宗室人數又不斷增加,,所以“自當仍準應試”,這樣的目的是“廣其登進之路,兼可使讀書變化氣質,不至無所執業,別生事端。”並要求應鄉會試之前,“例應閱射馬步箭,方准入場。”

    也就是說,嘉慶恢復了宗室科舉,但是要求在參加科舉之前先考試騎射,合格之後才能參加。

    嘉慶帝

    嘉慶以後,宗室參加科舉成為定製,並不斷完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那些300左右的有比喻句的故事?(最好是格林童話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