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敕勒歌》的作者是誰,而且,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了。
對《敕勒歌》作者的考證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斛律金作,二是敕勒族民歌,三是鮮卑民歌,後譯成漢語。三種說法裡敕勒族民歌最令人信服。
關於《敕勒歌》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北齊書·帝紀》。根據正史記載,神武帝高歡征戰不利,又身染重病,將士軍心動搖。為了讓軍隊重燃鬥志,高歡讓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歡應和,唱著唱著流下眼淚。原文為“使斛律金敕勒歌”,這是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並沒有將斛律金與《敕勒歌》的關係交代清楚。這段記載司馬光稍做改動,寫進了《資治通鑑》,變成“使斛律金作敕勒歌”,認定了斛律金是《敕勒歌》的作者。但我們不知道司馬光這麼寫,究竟是找到了可靠的證據,還是僅僅出於自己的推論。有趣的是,與司馬光幾乎同時代的沈建在《樂府廣題》中記載著“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
看來,無論斛律金是“作”還是“唱”,都只是二人的推斷,所以問題又回到《北齊書》上。我們從《北史·斛律金傳》裡看看斛律金這個人。根據記載,斛律金是一位英武善戰的敕勒族將軍,善騎射,治兵有方。他“性敦直”“古質”,確實是帶有《敕勒歌》的風骨。可問題來了,傳記裡說他“性質直,不識文字”。一個部人字兒的人,怎麼能創作出《敕勒歌》呢?所以,我們可以推斷斛律金只是一個傳唱者。
再看鮮卑民歌的說法。根據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引用的《樂府廣題》的說法,《敕勒歌》本是鮮卑語,後來翻譯成北齊的話,所以句子長短不齊。到郭茂倩編纂《樂府詩集》的北宋年間,《敕勒歌》只有漢語版本了,句子長短不齊是翻譯導致的。不少人對《樂府廣題》的這段記載有疑問,認為這仍然是作者推測。鮮卑族是北方遊牧民族之一,一度勢力較強。鮮卑族的民族個性和生活環境的確符合《敕勒歌》的描述。但問題在於,當時高歡的部下有很多民族的人,為何偏偏要選一個敕勒族人唱鮮卑族民歌呢?還非要用鮮卑語唱?這種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敕勒歌》應該是敕勒族人集體創作的北朝民歌。
很遺憾,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敕勒歌》的作者是誰,而且,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了。
對《敕勒歌》作者的考證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斛律金作,二是敕勒族民歌,三是鮮卑民歌,後譯成漢語。三種說法裡敕勒族民歌最令人信服。
關於《敕勒歌》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北齊書·帝紀》。根據正史記載,神武帝高歡征戰不利,又身染重病,將士軍心動搖。為了讓軍隊重燃鬥志,高歡讓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歡應和,唱著唱著流下眼淚。原文為“使斛律金敕勒歌”,這是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並沒有將斛律金與《敕勒歌》的關係交代清楚。這段記載司馬光稍做改動,寫進了《資治通鑑》,變成“使斛律金作敕勒歌”,認定了斛律金是《敕勒歌》的作者。但我們不知道司馬光這麼寫,究竟是找到了可靠的證據,還是僅僅出於自己的推論。有趣的是,與司馬光幾乎同時代的沈建在《樂府廣題》中記載著“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
看來,無論斛律金是“作”還是“唱”,都只是二人的推斷,所以問題又回到《北齊書》上。我們從《北史·斛律金傳》裡看看斛律金這個人。根據記載,斛律金是一位英武善戰的敕勒族將軍,善騎射,治兵有方。他“性敦直”“古質”,確實是帶有《敕勒歌》的風骨。可問題來了,傳記裡說他“性質直,不識文字”。一個部人字兒的人,怎麼能創作出《敕勒歌》呢?所以,我們可以推斷斛律金只是一個傳唱者。
再看鮮卑民歌的說法。根據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引用的《樂府廣題》的說法,《敕勒歌》本是鮮卑語,後來翻譯成北齊的話,所以句子長短不齊。到郭茂倩編纂《樂府詩集》的北宋年間,《敕勒歌》只有漢語版本了,句子長短不齊是翻譯導致的。不少人對《樂府廣題》的這段記載有疑問,認為這仍然是作者推測。鮮卑族是北方遊牧民族之一,一度勢力較強。鮮卑族的民族個性和生活環境的確符合《敕勒歌》的描述。但問題在於,當時高歡的部下有很多民族的人,為何偏偏要選一個敕勒族人唱鮮卑族民歌呢?還非要用鮮卑語唱?這種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敕勒歌》應該是敕勒族人集體創作的北朝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