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帥5614
-
2 # 郭哥聊科學
我們太陽系的恆星系統模型最類似於玻爾的原子軌道結構模型。
玻爾的原子理論給出這樣的原子影象:電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軌道上繞核作圓周運動,離核愈遠能量愈高;可能的軌道由電子的角動量必須是 h/2π的整數倍決定;當電子在這些可能的軌道上運動時原子不發射也不吸收能量,只有當電子從一個軌道躍遷到另一個軌道時原子才發射或吸收能量,而且發射或吸收的輻射是單頻的,輻射的頻率和能量之間關係由 E=hν給出。玻爾的理論成功地說明了原子的穩定性和氫原子光譜線規律。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於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執行,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彗星的繞日公轉方向大都相同,多數為橢圓形軌道,一般公轉週期比較長。
-
3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事實是,我們的太陽系恆星模型跟哪個原子的結構模型都不像。
科學家確實是一度認為原子內的結構跟恆星系有相通之處,比如說盧瑟福提出來一種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認為電子就像行星圍繞太陽旋轉那樣圍繞原子核旋轉,但是後來透過種種理論試驗的研究,發現並不是這樣。比如說電子的軌道並不是可以任意變動的,等等,總之就是這種透過恆星系類比的原子模型早就被證明是不對的了。
現在的原子模型是所謂的電子雲模型,也就是說,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並沒有一個具體的位置,而是以一定的機率存在於原子核的周圍,好像雲一樣【如下圖所示,就是氫原子周圍的電子雲】,並且這個雲的形狀還跟原子的狀態有關,可以發生變化。
所以說,原子內的結構,根本就跟任何一個恆星系統都不一樣,至少我們所在的地球不會像雲一樣機率存在於太陽系內的某些位置上。
似乎冥冥中,微觀和宏觀趨於同一,整個宇宙很可能是另一上緯度空間的某個原子核。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原子核也許是另一宇宙的全部。相當於次方的次方,說玄乎了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