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漢武帝時大臣。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齊受到儒生的排擠﹐於是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但都未受到禮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長安。後直接上書漢武帝劉徹﹐當天就被召見﹐與徐樂﹑嚴安同時拜為郎中。不久又遷為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遷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父偃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的人際關係特別不好,他當年在齊地遊學的時候,當年齊地的讀書人都討厭他,排擠他,他後來沒辦法跑到燕國、趙國、中山國去,到那兒後人家又討厭他,又排擠他,就是他走到哪兒人家都煩他,所以主父偃就待不下去了。最後主父偃在元光元年,主父偃做了一個重大決定,西入函谷關,他去找誰呢,找衛青。他覺得衛青是皇帝的小舅子,他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可以透過衛青來得到重用。結果衛青也多次向漢武帝進言,但是漢武帝不聽,所以主父偃到達京城開始也不順,最後主父偃在京城落到一個什麼程度呢?誰也不待見他,帶來的錢也花完了,就是主父偃已經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了,主父偃最後只剩下一條路,鋌而走險。他那個鋌而走險就是他給漢武帝寫了一道奏章,這個奏章非常奇特,按照《史記》的記載,是朝呈暮見,早上呈報上去晚上漢武帝就召見他了。這就是主父偃的機遇了,這個奏章究竟是什麼內容《史記》記載得不詳,說奏章一共寫了九條,其中八條是關於法律的,其中有一條是關於對匈奴作戰的,這個對匈奴作戰的還是主父偃不同意對匈奴作戰的,最主要內容就是他不同意對匈奴作戰。而這個意見剛好和漢武帝的意見相反,但是漢武帝並沒有因言廢人啊,漢武帝沒有因為他的意見和自己的意見不對,召見了他,同時被召見的還有兩個上書的人,這兩個人也是反對對匈奴作戰的。漢武帝見到這三個以後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說你們這些人都跑到哪兒去了,為什麼我和你們見面這麼晚呢?這個話說明漢武帝對這幾個人非常器重,當然,同時被召見的三個人中最受器重的是主父偃。這個主父偃嚐到上奏章的甜頭了,主父偃就是隔幾天一道奏章,隔幾天一道奏章,這個奏章一上來就中漢武帝的心思,所以漢武帝見一道奏章就提拔他一次,再見一道奏章再提拔一次,一年之中提拔了四次,所以主父偃迅速地飛黃騰達了,發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網上吹笛子的年輕人喜歡吹老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