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91106799754

    有點寬泛,不過基本原則

    1. 部位

    受傷部位對於擦傷、摔傷等伴隨重力撞擊的意外十分重要。

    如果受傷部位在四肢,一定要觀察肢體的自主活動是否受限,因為骨骼形變容易發生脫臼、骨折等,一旦發生一定要用硬紙板、木板等固定後儘快送醫。

    如果是軀幹受傷,則要檢查腹部、胸部臟器區有無壓痛,如對胸口、腰部進行按壓,有應到醫院詳細檢查。

    頭部摔傷可大可小,顱骨雖對大腦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也難免有顱骨骨折、水腫、腦震盪的可能。如果摔傷後出現嘔吐、頭痛、煩躁等表現,最好到腦內科進一步檢視。

    2. 破損面

    面板破損是受傷最直觀的表現,和擦傷、劃傷密切相關,也直接反映了受傷的嚴重程度。

    面板由皮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和附屬器官構成,自真皮層開始有毛細血管的存在。如果僅傷及表皮、真皮,無出血或輕微出血,一般不用特殊處理,以鹽水或碘伏消毒後,暴露即可。

    若皮下組織或更深層受傷,有組織液(透明的黏液)、血液滲出,就很容易被細菌入侵,加上受傷的地方如果有沙粒、泥土等與血混為一團,必須要徹底清洗、消毒,才可以進一步包紮。

    3. 深度

    對於割傷、劃傷、刺傷類傷口,涉及的不僅是表皮問題,皮下的血管、器官都可能受到累及。

    在四肢的皮下,傷口較深可能會有血管、肌腱受累,軀幹的皮下則可能有臟器損傷。根據傷口的部位和深度,不止要率先止血,還要查看出血量大小(檢查血管、內臟)、手腳是否能正常活動(檢查肌腱、神經)。

    四肢的傷口可壓迫傷口上方的供血管,如勒緊上肢或下肢靠近心臟的部位,減少血液向傷口的流量,以減緩出血;軀幹傷口出血則以按壓為主。無論在任何部位發生出血量較大、較深不易清理的傷口,都要在止血基礎上儘快送到醫院清創和包紮。

    如果致傷物的清潔度不佳,如生鏽或較髒,無論傷口深淺,都要報告醫生決定是否注射破傷風疫苗。

    在傷口恢復期,注意不要碰水以避免感染,同時要保持傷口透氣,防止厭氧菌滋生。如果發現傷口出現紅腫,或結痂後痂下紅腫,為防傷口惡化應該請醫生進行復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外出打工、上學、出門,母親送你到村口,你是怎樣的心情?想對母親說哪些話呢?